返回第二百章 半夜山静(第3/5页)  汉末文丑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败,这些山贼都不得不仔细想一想自己的出路了 芦岭山道上,李典刘庆等与徐荣董直两边夹击,黄髯部大败溃乱 山道狭窄,在守山的时候是守方的优势,在大败的时候却就是守方的致命劣势了 山上和山腰两边一夹,黄髯部逃无可逃,除了少数勇悍亡命的,冒死向上或向下突围之外,余下的不是自相践踏而死,就是放下兵器跪地投降 李典刘庆等轮番上阵,猛攻了一天多,这才总算因为徐荣董直的奇兵天降而击破了守卒之最后一个壁垒,取得了胜利,自跟着文丑征战至今,这样的苦战久未遇见过了,李典刘庆等俱怀恼恨,也不管当面之守卒是否投降,纵兵大杀,一时间,血流成河,道上伏尸累累 直到文丑赶到战超发现情况不对,急传军令,这才制止了这场一面倒的屠杀 在典韦李典典韦等的警惕护卫下,文丑登上守卒的最后一个壁垒 壁垒前后尽是敌我阵亡兵卒的尸体,尸体堆积得甚至比壁垒都高在这个时候,“血流成河”已不是形容词,而是真的血流成了河,山道两边有山壁,淤积的血水只能往下流。粘稠的血水差不得得有好几寸厚,从下边上来的义从兵卒,每个人的黑漆履裤脚都被血浸透了 荀彧元氏荣李宣也随着文丑登上壁垒,准确说,他们登上的不是壁垒,壁垒不宽。容不下这么多人并立,他们是站在了堆积的尸体上 深沉冬夜,山月悬挂西方,洒下清辉文丑举望山道上,李典刘庆等与徐荣董直会了师,正分出人手控制降卒,回顾壁垒下,一队队的义从兵卒正在井然有序地向上开进,接管战场 元氏荣看着山道上的伏尸血河。叹道:“‘大兵如市,人死如林’,昔黑山数攻元氏,我登城观战,已觉兵为凶事,而较之今芦岭一战,当日之凶险却远不及今我今乃知何为征战!” 文丑瞧见岑竦没和元氏荣等一起上来,他独自一人站在山道上。面现不忍 文丑因笑道:“恻隐仁者心叔敬,卿为仁人也” 元氏荣性格刚浆不以为然。说道:“小仁为大仁之贼恻隐之心,固人皆有之,可若因为恻隐而纵贼不击,那么受害的将是更多的百姓” 岑竦叹了口气,想说些什么,可他嘴拙。又不知道该说什么好,最终只说道:“主簿说得是” 诸人正说话间,数人从山上下来,来到壁垒前 文丑看去,见带头之人是李宣。两三个兵卒押着一人跟在他的身后,被押的这人披头散发,满面血污,狼狈得很,然而铠甲精良,颔下美须髯,可不正是黄髯! 李宣下拜,说道:“小人擒了黄髯,献给中尉!” 文丑从垒上跳下,来到李宣面前,把他扶起,转看黄髯,上下打量,回顾跟着过来的荀彧元氏荣李宣岑竦,笑道:“文若叔业,自起兵击黑山到现在,我等有多久没打过这样的苦战了?” 李宣答道:“也就在中尉初起兵,独击波才何曼时打过这样的苦战” 文丑转回头,再又上下打量黄髯 黄髯被两个兵卒压着,跪在地上,垂头丧气地低着头,不敢迎视文丑的目光 见文丑只打量黄髯却不说话,荀彧猜出了他的心思,心道:“丑之必是在犹豫要不要招降此人” 招降黄髯有两个好处 一则,可以让常山国境内的山贼知道,文丑不是滥杀之人,他们只要投降就会有活路二则,今番芦岭之战,文丑部虽然获得了大胜,可黄髯的部卒并没有被全歼,原先被黄髯留在山顶的那一二百守卒在被徐荣董直击败后,约有百余人四散逃去了山林中,这些逃走的败卒说不多不多,说少也不少,留着是个麻烦,若招降了黄髯,也许能把这些逃卒也招降过来 不过话说回来,招降黄髯也有坏处 坏处就是:黄髯是黑山余部,且不说他肯不肯投降,他就是投降了,对他的忠诚度也没把握 招降黄髯有利有弊,相比之下,利大於弊 首先,不能因为对黄髯的忠诚度没有把握就放弃那两个好处;其次,就算黄髯降而复叛,料来他也难有什么作为 以荀彧对文丑的了解,在文丑做出决定前,荀彧已猜出:“丑之能容人敢用人,连何仪李宣这样曾经统带上万近万人马的黑山降将都能接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