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三百四十八章 我们回家去(第2/3页)  大隋帝国风云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蓝的这一“疏忽”,不论在军事上还是政治上,都将给对手以攻击的借口,而皇帝和中枢又不能以此为由来惩罚伽蓝,来伤害帝国将士们的心,所以这必将给皇帝和中枢带来一些麻烦。好在伽蓝深明大义,政治智慧也很高,毅然独自承担了责任。

    既然承担了责任,就要受到惩罚,虽然伽蓝是赢得这场南北决战的第一功臣,但皇帝和中枢必须奖惩分明,以维护中央的权威,所以,伽蓝只能功过相抵,只能离开北疆。

    皇帝在诏书中给了伽蓝三个选择:首选是离开军队,到中央府署任职,暂隐锋芒,只待时机成熟,再到卫府出任统帅;其次是留在军队,在京畿的某个卫府中担任虎贲郎将,暂为蛰伏,只待时机成熟,便再度出任统帅,率军戡乱平叛;其三亦是留在军队,但既然不能留在北疆,便去西疆,重回西土镇戍。

    皇帝给伽蓝的三个选择,内中大有深意,远非诏书上所看到的那么简单。

    薛世雄、杨恭仁在看完这份密诏后,亦是相视无语。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像伽蓝这种骄悍跋扈却又无法无天、偏偏又才智超绝的年轻将领,在南北决战中一战成名后,必将万众瞩目,同时亦会遭到朝堂各方势力的忌惮,而皇帝尤感不安。皇帝不是不信任他,而是担心无法如臂指使地指挥这把锋利的刀,刀能伤人,亦能伤己,尤其像伽蓝这种桀骜不驯的嗜杀之刀,一旦失控,后果不堪设想。

    接下来皇帝的大计是深化改革,是加快中央集权的步伐,为此他需要进一步遏制和打击朝堂上的保守派,但一味的遏制和打击必将激化双方之间的矛盾,会引发更大更激烈的冲突,所以,皇帝还需要想方设法进行妥协和忍让,以求缓和矛盾、缓解冲突。确保政局的稳定。若想保证改革的推进,必须要一个稳定的政局。

    伽蓝是皇帝的战刀,是皇帝武力慑服对手的利器,但利器拿在手上太危险,可能会杀戮过度,也可能会伤害自己,所以必须深藏于刀匣里,这样才能真正起到威慑作用。

    不能说皇帝是卸磨杀驴,更不能说皇帝是狡兔死走狗烹,这是一种必要的政治手段。无可指责。

    薛世雄和杨恭仁不敢胡乱给伽蓝出主意,因为他们也摸不清皇帝的真实意图,不知道皇帝把伽蓝赶出军队,是想雪藏伽蓝,还是想向朝堂上的反对派们放出妥协信号。

    伽蓝很平静。似乎已经做出决策。

    杨恭仁问,“伽蓝。你如何抉择?”

    “回西土。回某的家。”

    伽蓝的口气很坚决,隐约还有一种从噩梦中解脱出来的轻松感,“某曾与阿史那泥孰约定,十年再见,但命运无常,某回到中土不足四年。便就踏上了回家之路。感谢皇帝!感谢帝国的将士!感谢赐予某生命的亲人!正是因为你们的存在,某才读懂了这个世界,某的生命才在涅磐中重生,某才有信心和勇气踏上回家之路。为守护中土、守护帝国、守护皇帝、守护某的亲人而奋战至最后一息!”

    伽蓝激动了,嘶哑的声音忽然哽咽起来,泪水盈满了眼眶。

    他在突伦川戍守烽燧时,在且末水畔留恋秋天的胡杨时,在楼兰古城慷慨岁月流逝时,他曾信誓旦旦、天真而理想的认为,自己到了中土后,应该有能力改变历史,可以拯救大隋帝国,可以挽狂澜于即倒,然而,现实粉碎了他的梦想,真相摧毁了他的理想。今天,他战功赫赫,他身居高位,再回头,蓦然发现自己已深陷囚笼,五花大绑,没有自由,没有自主,心有余而力不足,只能眼睁睁看着帝国走向崩溃,空悲切。

    现实和理想的差距就如东都到突伦川,有数万里之遥,而梦想就如井中月水中花,永无实现之可能。

    伽蓝想哭,为中土而哭,为帝国而哭,为千千万万无辜生灵而哭。我努力了,我竭尽全力了,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