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 50 章(第1/4页)  陈独秀风雨人生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信给杨鹏升,想请他用大笔书一幅直幅,再请其夫人画一张画。

    后又一想杨夫人在月子里,便打消了这一个念头。

    写完信,陈独秀找出一篇油印的《中国古代史表》和写直幅的大白纸,一起寄给了杨鹏升。

    年底一天,朱蕴山带几只鸭子来看陈独秀。

    临别,朱蕴山请陈独秀题诗留念。

    陈独秀写了一首诗:“贯休入蜀唯瓶钵,山中多病生死微。

    岁晚家家足豚鸭,老馋独噬武荣碑。

    贯休是五代名僧。

    朱蕴山说:“前三句好懂,后一句怎么讲?”陈独秀说:“欧阳大师有一本《武荣碑》,我见了后写了这首诗送他,他便把《武荣碑》借给我了。

    朱蕴山走后,在成都读书的杨鲁承孙女杨树君也请陈独秀为她题字。

    陈独秀乘兴写了一首诗,开头是“相逢鬓发重重老,且喜疏任xìng未移”,陈独秀解释说:“最近我的一位老朋友廖先生从苏联回来见到我,我写这首诗赠给他,意思是虽然我们的两鬓都白了,但高兴的是意志和xìng格都没有变化。

    现在我把这首诗转送给你。

    杨树君高兴地说:“明白了。

    1942年元旦后,陈独秀喜欢在日光下漫步,看着异乡的山水,偶尔吟诗几句,排解寂寞。

    1月7日,陈独秀抄录近作,寄台静农:“峰峦山没成奇趣,胜境多门曲折开。

    蹊径不劳轻指点,好山识自漫游回。

    苏德战争bào发后,陈独秀才发现自己把战争双方阵线估计错了。

    他在书信中把苏德视为共同敌人,其中有的已见报端。

    思考了几天,陈独秀写了《战后世界大势之轮廓》。

    信纸是杨鹏升寄来的军队八行书稿纸,格子间距大,适合陈独秀昏花的眼睛。

    他分析要么日德胜利,要么英美胜利,或握手言和。

    他不提苏联:“美国胜利了,我们如果能努力自新,不再包庇贪污,有可能恢复以前的半殖民地的地位,倘若胜利属于德、意、日,我们必然沦为殖民地。

    战后世界大势(2)

    这篇文章五六千字,时写时辍,直到腊月二十五日才写好。

    3月30日,máo zé dōng在中共中央学习组作《如何研究中共党史》讲话时,第一次肯定了陈独秀:“陈独秀是五四运动的总司令。

    现在还不是我们宣传陈独秀历史的时候,将来我们修中国历史,要讲一讲他的功劳。

    虽然王明早已失势,但陈独秀的确犯了不少严重错误,加上战争环境,所以máo zé dōng说:“将来我们修中国历史,要讲一讲他的功劳。

    陈独秀没有听到máo zé dōng对他的重新评价,等待他的是自己文章发表后的风波。

    3月29日,江津县举行市民大会,纪念黄花岗72烈士。

    县长罗宗文主持大会。

    请各方代表讲话时,辛亥革命的元老、双目失明的凌铁庵老人在女儿搀扶下,走到前台,指责陈独秀,说他在3月21日《大公报》上发表《战后世界大势之轮廓》,散布悲观情绪,不利于抗战。

    凌铁庵是安徽定远人,辛亥革命后,任第5师师长,1913年任讨袁护国军淮南司令。

    事后,《江津县政府公报》报道了此事。

    其实,《大公报》刊登陈独秀文章前部分的次日,guó mín dǎng军事委员会战时新闻检查局就以“内容乖谬,违反抗建国策”为名,禁止刊登下半部分。

    陈独秀不服气,断断续续写了三四千字的文章《再论世界大势》,推断大战后人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