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的霍家嫡女,正一品嫡女配个商户庶子,那是绰绰有余。」
霍小玉无奈,「正一品嫡女配个商户庶子的确绰绰有余,但我现在在古寺巷,十两金子就陪酒,弹琴,甚至出船游湖,娘,我不是霍家的嫡女,我只是个清姐儿,而他,听说天资聪慧,还没科考,就已经有数位大臣让他过府作客,若不意外,过拔萃科与书隽科都不是难事,加上李家财富疏通,肯定可以拿到好缺额,不用两年,我们就是清姐儿与朝廷命官,就算当妾,都还算抬举我了,哪里合适?」
「就因为还耍两年,没那样快回云州,如果你先给他生下孩子,看在血脉的分上,李家人也不会对你怎么样的。」
「娘,没那个分量,别进那高墙,我能当小户妻,不当大户妾,我不想伺候别人吃饭。」
郑氏跟鲍十一娘被她堵得无话,只能算了。
因为郑氏身体渐好,霍小玉不再那样恨李益,但不代表她原谅了这个人,她只能做到「把他当成一般人」,不针对,不敌视,不让他看出自己不想面对他。
庆幸的是,李益也把她当成一般人,见到面会点头致意,没见到也不会特别问起就只是看到她时,脸上会出现高兴的神色而已。
在外人眼中,他是不错的丈夫人选,年轻,有才,出身富裕,将来可期,对她既有心意,又有礼仪,这么好的男人当然得赶紧抓住,母亲着急,她能理解,天下父母心嘛,但也仅止于理解,不可能顺从。
所以她那日才把话说得很明白,非常明白,相信母亲跟鲍姑姑都会想起两年前她剪断头发那幕。
除去这小chā曲,都还过得挺好的,真的。
夏末的京城仍然十分湿热拔萃科的考生们,就在这时候入闱,得考上四天,过程就是各种折磨。
不过选这时节也是有其道理的,锻炼心智嘛。
寒露当日公布结果,李益的名字出现在红色榜单上,而且还是第一名。
李益的表哥崔允明虽然名落孙山,但崔家还是替这外甥cāo办了一番,一方面显得自己大度,一方面也是想让自己儿子沾沾喜气,但当所有科考生都开始拜老师,想办法在考书隽科时争取更多有利条件时,昭然寺的住持竟到崔家,把李益接走了。
说词自然也是那套,锋芒太露,得近佛,去锐气,这段时间便算是暂时出家,家人不见,书信不接,俗事不问,人间之事一律不准,讲白话就是:不能订亲。
崔家知道他十四岁时就被紫天寺住持接走的事情,故不意外,可是当天家里有几个客人,个个目瞪口呆。
昭然寺住持只有皇宫法会才会出寺,专门替皇太后主持祈福会,然而寺中的住持居然来了,几位客人十分不淡定,又见崔家人丝毫不惊慌,李益也是点点头就去收拾东西,倒是想起了隐约听过李益曾在紫天寺住过的传闻,原以为是误传,没想到是真的。
霍小玉听闻此事,又更放心了些事情发展越来越不一样了,肯定没事。
心里定,闲情逸致倒也有了,虽是没找到合意郎君,但柳大娘说话率直,消息又四通八达的,她觉得脾xìng很合,偶尔还是会让她过来陪着说话,郑氏自然也是一起。
柳大娘说话不如说书先生那般精彩纷呈,但胜在她讲的都是真的,听起来有意思的多,有时郑氏听得高兴,还会问上几句,柳大娘自然知无不言。
原本只是各种闲谈,却没想到,居然从她口中听到李益的后续事件。
「倒也不是我爱说长道短,只是此事实在有趣,郑大娘与霍姑娘不妨当作笑话一听。」
拔萃科考上,基本上已经能当个县令,这要是家中能疏通,便能进州府给知州办事。
至于名次比较前头的,自然想再拚一下隔年的书隽科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