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35章 官场三原则(第3/6页)  纨绔出仕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洞房花烛朝慵起。女儿乐,一根毛毛往里戳。嘿嘿,你想想,古今中外,哪一首诗有这样通俗易懂,入情入境?”

    “单说第一句女儿悲,嫁个男人是乌龟。一风华正茂的妙龄女子,在古代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安排下,嫁个男人是乌龟,人世间还有什么比这更不幸的事吗?第二句女儿愁,绣房里窜出个大马猴,更是写尽了天下女子之愁。有很多事是必须经历的,比如爱情就是每个人无法逃避的。对那些怀春少女来讲尤其如此,她们深居秀阁,对自己的未来充满幻想,设计了若干才子佳人幽会后花园的故事情节,两人谈风赏月,你情我愿,情意缠绵,两厢情愿,甘柴烈火。到头来所嫁非人,从此人生就永远堕入黑暗,混混沌沌,愁眉苦脸,垂头丧气,凄凄惨惨戚戚,严重者可能导致精神分裂,心灵扭曲。梦想中的才子有缘无分,婚姻本来就不幸,而且还被迫嫁个马猴一样的丑男人。现在时代在不断的进步,当我们在几百年之后再回头看这首诗的时候,会由衷的对诗人的预见性感到佩服,哪一个女子嫁了这么个老公能不愁呢?不知道是同情可怜还是感叹自己感情命运的不幸,每个女子看到这里都是愁眉苦脸的,薛蟠的诗尽得其中三味。”

    “哈哈哈……文杰大哥这样歪解《红楼》,让那些正道听了不气死才怪。”和他聊天还真是一件十分有趣的事情,李睿笑着道。

    马文杰却得意道:“我马文杰要是哪天不想做生意了,就把《红楼梦》重新注解一遍,也许后世传为精品,成为‘马评’也说不定。”

    “那我就听听你这个马评,下面几句你又是怎么理解的。”

    “这第三句女儿喜,洞房花烛朝慵起。这是我读遍唐诗宋词明曲中,至今看到的、读过的为数不多的绝诗妙句,美仑美奂,多雅啊!三李二杜如果在世,他们也会感叹自愧不如。一首好诗,不仅在雅,而且还要考虑如何将雅和俗很好的结合。你看看诗经里的每一篇。流传千古,依然新鲜,这种高难度薛蟠做到了。不仅做到了,而且将诗写得惟妙惟肖。浑然天成,妙手偶得。特别是后面两字‘慵起’,达到了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境界。当然还有最后一句一根毛毛往里戳,看似粗俗,实则纯现实主义写真技巧。”

    “歪理,这绝对是歪理。”李睿笑的都快肚子疼了,指着他笑骂道。

    “这哪是歪理了?”他却一本正经道:“国人自古就有联想的天赋。写诗讲意境,画画讲意境,看到女人的玉手,就发挥本能。联想到脸、胸、身材、甚至最隐秘的部分,这一句,充分调动了人们关于这方面的天赋。虽然这句只是写了个动作,或者说一个状态,但这就足够了。加上人们的遐想,内心的激情和冲动油然升起,也激起人们对生活的渴望和执著!这一句又符合国人的人生观,人生四大喜:久旱逢甘露、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洞房花烛夜是一喜,不仅是使身心的愉悦。感情也更加的紧密,而且还为本族传宗接代,续香火埋种子,你说女儿乐或是不乐? 我这样说吧,薛蟠用了几个最平常的事把封建社会女子的喜怒哀乐表达得是最彻底、最恰当、最生动有趣的。”

    估计是他说得口干舌燥了,喝了一口茶,笑眯眯地继续道:“我给你说,薛蟠这个人其实历史上是有这个人的,《清才子传?薛蟠》中就介绍薛蟠,字文起,金陵人,少有逸才,志气宏放,飘然有超世之心。幼年丧父,与纳兰容若交好,酣歌纵酒,时号‘薛纳’。康熙初,客游京师,与隐士曹霑会,日与其醉于酒肆,继而浪迹江湖,终日沉饮。尝月夜乘舟,自采石达金陵,初,赵翼见蟠,赏之曰:‘此天上谪仙人也。’平西王吴三桂赏之,遂辟为从事。三桂谋乱,兵败,蟠坐长流肃州。后遇赦得还,竟以饮酒过度,醉死于太原。看看,古人把他和李白相提并论,那是有原因的啊。”说到这里,深深叹了一口气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