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托·爱德华·利奥波德·冯·俾斯麦,劳恩堡公爵、德意志帝国陆军上将、普鲁士王国首相、德意志帝国首任宰相。人称其为“铁血宰相”、“德国的建筑师”及“德国的领航员”,十九世纪德国最卓越的政治家。这位一手建立了德意志第二帝国的伟大政治家,不远万里来到了长春,因为他预见到了一场足以让德意志灭亡的灾难,他需要东方朋友的帮助。
俾斯麦出身于容克贵族世家,幼年受过良好的教育,大学期间曾学习了法律、历史、外语等多门学科。不过俾斯麦并不是一个斯文的文人,他体格强壮、个性粗野,为了追求目标可以不择手段,对一切都持现实主义态度。
同治二年起俾斯麦任普鲁士首相兼外交大臣,极力推行铁血政策,主张通过战争,由普鲁士统一德国。他相继发动了对丹麦、奥地利和法国的战争,逐步实现了德国统一。同治十一年俾斯麦出任新成立后的德意志帝国宰相,并受封为公爵。此后的十余年间,他权倾朝野,实际控制着德国这部强大的战场。俾斯麦对内加强普鲁士和帝国政府的权力,促进容克和资产阶级的联盟和经济收益,镇压工人运动,对外采取现实主义态度,争霸欧洲。
不过一路顺风顺水的俾斯麦,最近几年过的一直很苦闷。自德国统一后,俾斯麦便不希望再有对外战争,以便让德国可以休养生息,培养国力。因此他并不像其它欧洲国家一般,大量掠夺殖民地,而是想关起门来过自己的日子。但俾斯麦不得不担心法国的报复,因此他采取结盟政策,想要孤立法国。首先在同治十二年,他与奥匈帝国,俄罗斯缔结三帝同盟,希望以东欧强国联盟的形式压制法国。
但是中正二年,俄土战争爆发,俄国大败奥斯曼土耳其,并签订了《圣斯提法诺条约》,严重损害了英,法等列强的利益,因此列强便请没有置身其中的俾斯麦作出调停。结果柏林会议中,俾斯麦为了缓和关系偏袒英法奥,但在表面上仍表现中立,使俄国成了大输家。德、俄关系因此恶化,俄国退出三帝同盟。俾斯麦随即与奥匈重订盟约,称为德奥同盟。
俾斯麦忙活了一大圈,结果身边还是只有日耳曼哥们儿而已,外援是一个也没有。随着德国资主义经济的发展,德国也变得迫切需要原料产地和倾销市场,向海外扩张变得迫在眉睫,然后俾斯麦就尴尬了。俾斯麦关起门来过日子的时候,世界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英、法、满洲等国家,全部在疯狂的开疆拓土。满洲帝国把太平洋的一圈都给占完了,其他的地方则都被英法给占了,德国这个时候想下场,只能和这几位老大哥做一场了。
英国号称世界第一强国,欧洲一切战乱的源头,世界第一搅屎棍,俾斯麦很想揍英国一顿,把他们的殖民地强国来,不过考虑一下德国自身的国力,这个想法也只能想想而已。法国是德国的世仇,俾斯麦时刻在提防着法国人报复他们。不过再揍法国一顿也不易,拿破仑三世那样的大傻子也是百年难得一遇,再次开战德国的胜算也不大。而且因为东方压力的问题,英法最近几十年一直走的很近,虽然相互讨厌,可却向连体婴一样,什么事都绑在一起。俾斯麦若是发起挑战,两国都不会单独迎战,而是肯定会圈踢德国。
荷兰、比利时、西班牙等国也有点殖民地,但他们和英法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德国找他们麻烦和直接挑战英法的差别不大。再往下看,德国就只有两个选项了,一是西亚病夫奥斯曼土耳其,一是遥远的中国。奥斯曼土耳其自身实力不怎么样,但他这块肥肉太大了,英、法、俄全都紧盯着,德国若是敢下手,一准会挨咬。
整个环太平洋地区,除了一个澳大利亚、东南亚、印尼、菲律宾,几乎全是满洲帝国的地盘,的确是一个很好的发展方向,但是东亚霸主中国可不好惹。大清帝国拥有世界第一的人力资源和最庞大的市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