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转】若狭双璧——粟屋氏与逸见氏(第1/5页)  武家栋梁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一提起双璧,往往令人想起田中芳树《银河英雄传说》中的帝国双璧——米达麦亚和罗严塔尔,可是在这里要介绍的的并不是这样杰出的虚构人物……

    15世纪中期,武田氏入主若狭。与此同时,武田氏的同门粟屋氏与逸见氏也开始在若狭兴盛起来,并在随后的战乱岁月中以不懈的努力而被称之为战国大名若狭武田氏家臣中的双璧,成为了若狭武田氏的支柱。

    粟屋氏源自清和源氏义光流,义光流传至清光时分出了加贺美(远光)、武田(信义)、安田(义定)三家;而安田义定的后人元义因为在常陆国粟屋庄建

    立了家业而使用了粟屋这一苗字。

    粟屋氏传至粟屋亲义一代时移居若狭,又在若狭发展起来。同是源自清和源氏义光流的逸见氏作为武田氏的支族,长期在甲斐国巨

    摩郡逸见里领有知行而以逸见作为苗字,在武田氏入主若州时作为家臣一起进入,以高浜郡砕导山城作为本城。

    粟屋越中守(先)从应仁之乱爆发之前就以武田信贤代理人的身份担任在京奉行,为武田氏在应仁之乱中的活跃立下了大功,从而深受主君信赖。在应仁之

    乱爆发后粟屋氏随之被封在以国吉城为中心的三方郡负责对抗属于西军的越前朝仓氏。此后在粟屋贤家(贤家被称为后越中守,是先越中守之子)担任越中守的时代,贤家子承父业继续担任武田氏的在京奉行约30年之久。

    此后贤家曾作为武田家的先锋参加了延徳三年(1491年)征夷大将军足利义材对近江六角氏的攻略,此外贤家在内政方面也表现了不凡的实力,确立了自己在家中首席重臣的地位与粟屋氏对三方郡的控制,而贤家之弟左卫门大夫国春也在随后成为了主君武田元

    信的亲信。

    逸见氏在同一时期的活跃程度稍逊于粟屋氏,但在文明元年(1469年)武田军出阵丹后时逸见氏列名犹在粟屋氏之前。文明二年(1470年),逸见骏河守宗见获得远敷郡玉置庄代官之职。

    文明六年(1474年),担任幕府御相伴众的若狭武田氏家督武田国信为了悼念逸见宗见之死而剃发一事也表明逸见氏已

    在武田氏众家臣中占有了重要地位。

    此后随着若狭港口贸易的发展,逸见氏逐渐成为新兴的若狭水军众中最有力的武将。

    即便是在战国时代,时光一样在不停流逝,进入16世纪后,若狭武田氏获得了一个短暂的安定时期。近畿的最大势力细川氏与武田氏保持了自应仁之乱起就建立的友好关系(武田元光的“元”字就得自细川政元与澄元的偏讳)。

    近江六角氏与越前朝仓氏也先后和武田氏结成了盟友;武田氏明面上的敌人只剩下了虚弱的丹后一色氏。在这样的情况下,陶醉在和平中

    的武田氏进一步发展了家传的文化传统。

    正所谓上行下效,作为主君的武田氏喜好文学、歌道,首席重臣粟屋亲荣也一样成为了与三条西实隆交往的风雅名士。

    但两者也有着迥然不同的处境,武田

    氏在安逸中逐渐失去武勇,粟屋氏却在风雅中面临着逸见氏、熊谷氏、白井氏、山县氏的竞争,粟屋亲荣一方面利用风雅迎合主君获取好感,另一方面也用实在的武

    勋巩固了自身的地位。

    永正元年(1504年)粟屋亲荣补任远敷郡松永庄代官,此后又作为武田军的总大将指挥攻略丹后直至阵亡;永正二年,粟屋贤行获得了原

    属于永井国基的领地。

    就在这一时期,若狭的势力对比发生了巨大的改变,以粟屋氏为首的重臣逐渐超越了主君武田氏,只不过这种变化仍旧被武田氏长期的胜利所

    掩盖而不为人们所察觉。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