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十六节、勤勉为民,崇祯皇帝(第1/2页)  贼明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同一时间,远在数千里的京城之中也飘起了毛毛细雪。

    紫禁城,御书房当中,一名身被皇袍,却是极为瘦削正坐在案桌上细细批阅奏折。此人正是当今大明皇帝崇祯。

    初为帝君,崇祯做了一件大快人心的事情。公元1628年,崇祯元年正月丙戌,雷厉风行地清除了魏忠贤和客氏的势力,先是戮魏忠贤及其党崔呈秀尸;六月,又再削魏忠贤党冯铨、魏广微籍。公元1629年,即崇祯二年正月丁丑,又再次定逆案,自崔呈秀以下凡六等。这一系列的举措,崇祯大大巩固了自己的政权地位,阉党之祸逐渐澄清,使得天下百官以为大明又得明君,中兴在即。

    就在百官暗自庆幸之中,却是峰回路转。1630年,即崇祯三年永平四城失守。永平,滦州,遵化,迁安这四城乃是就近京师北京,只要皇太极再行强攻,大明的心脏北京就要被后金拿下,当此时天下皆惊,畿辅震动。

    于是崇祯传诏天下,以求各方率兵勤王。无奈各方将领自保不暇,逗留不前。幸好,四川宣抚使秦良玉独独慷慨誓众:决意誓死勤王。秦良玉率翼明捐资济饷,裹粮率军前往;又有袁崇焕昼夜兼程,驰援京师,并收复永平四城。虽然解决危机,但百官和崇祯之间却产生了信任危机,为后来崇祯和文官集团的决裂埋下的由头。甚至李自成兵围京城之时,崇祯想要退守江南也得不到百官的支持。

    更可怕的是,崇祯中了后金的离间计将袁崇焕捉拿下狱,并在次年也就是1631年将他杀死。

    袁崇焕何许人也?乃是提出五年平辽,又是出了大力解救京师之危的大能人,被誉为大明朝的中流砥柱,后金的克星。

    袁崇焕的死不仅是崇祯自毁长城的第一步,更是使百官寒心:出力卖命到头也是人头不保,又何苦行那吃力不讨好的事!

    可是,最令人头疼的都不是这些,而是那些灭了又起的流寇,这些造反的流寇如同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草,镇压了一处,另一处又冒了出来,实在是心腹大患。其中被列为头号通缉犯的乃是自称为闯王的高迎祥和他手下的几名闯将如张献忠、李自成等。

    如果不将其消灭,实在难使政令通行。

    崇祯看着又是一本埋怨流寇到处作乱,使得民不聊生的奏折,心中怒火越炽,啪的一声,狠狠的将奏折扔在地下:“饭桶,统统都是饭桶,些许流寇都平不了,平时尽是自夸自己如何了得。哼,现在又只懂向朕要钱要粮。当真以为朕不晓得,那些钱粮都落入你们这些贪官饭桶手里。朝廷非要革新不可,明日早朝,朕一定要革掉你们这些贪官的命。”

    吱哑一声,御书房的门被轻轻打开,一名老太监轻步来到崇祯身边,将那秦折捡了起来,阴柔的道:“皇上又何必为些许小事面动怒,小心气坏了龙体。”

    崇祯身坐帝位五年,帝威日盛。满朝大大小小的官员没有人敢明面反对崇祯,此时,这位老太监竟然不用敲门不用通报不用行礼就行了进来,到底是何来头?难道又是魏忠贤第二?

    此老太监姓王名承恩。乃是他一手将崇祯带大,然后又在魏忠贤和客氏的压力下帮崇祯登上帝位,他不像是崇祯的侍奉太监,更像是像一个慈祥的父亲。

    “老王,你来了。”崇祯一点也不奇怪王承恩的到来,脸上倒是现出一些喜意。

    为什么会欢喜呢?用朱子明这位历史教师的话来说就是,崇祯遇上了救星。这句说得没错,如果说崇祯是大明王朝的主心骨,那么王承恩就是崇祯的主心骨。王承恩太聪明了,什么都瞒不过他,什么事情他也都能搞定,崇祯还真是离不开他。

    “流寇乃顽疾,非重药不可除。”王承恩很是明了崇祯的心思,于是开口就指出道:“招抚只会使流寇一再心存侥幸,前些年,陕西三边总督杨鹤对流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