峒,凡五十余所。”
鲜于萌再道:“其二是嘉佑年间,章敦拓荆湖,荆湖南北两江羁縻州由此变郡县,纳入朝廷版图,同时另有开梅山等事。其三是崇宁大观以来,成都、梓州和夔州开边。也即是说,羁縻有变,一是将化外蛮夷纳于羁縻之下,一是将原羁縻之地置为郡县。”
说到这,唐玮又激动了:“这三变都是熙丰之政!其一和其三暂且不论,就说其二,章敦拓荆湖,立沅、诚二州,可到元佑时,废州为军,前功尽弃!元符末官家为安抚旧党,又尽废荆湖、广南西路的新设堡寨,荆湖和广南西路诸蛮由此叛服不常!”
“晏州蛮为何乱起?大家都说是贾宗谅寻衅所致,却没想过,十来年前晏州蛮本就作过大乱,朝廷虽派兵平定,却未能辟地置郡县,永绝祸患,为何?不就是旧党之论所阻?”
“威州茂州本已开边,为何羌蕃敢在成都作乱?不就是接连两任大府改之前开边之策,一力抚蕃,废新设堡寨?失威于羌蕃,羌蕃怎不异心再生?”
范小石也道:“唐时羁縻制,以都督府治羁縻州,再以都护府统都督府,是以兵威相加!本朝所沿羁縻,徒具仪名耳!鲜于七,你说我宋人在夷人面前不憋屈,那是不相往来之故,怎么是立威之故!?”
宇文柏也激动了:“谁不想永绝祸患?谁不想剿平四夷?可军国之事岂能一厢情愿?大处说,五路攻夏,结局如何?小处说,就论羌蕃,熙宁八年,范百常在茂州筑城,只是防匪乱,就被酋首煽动羌蕃围攻,范百常将求援信装入瓶中飘江而下,才把消息传出去。边事之难,怎能纸上谈兵,徒逞意气!?”
宇文柏提到了范家的范百常,范小石脸色顿时一变。再没话说了。
范小石不说,唐玮却是红了脖子,其他人也嗡嗡不断,争论又起。
王冲也拦不住,只好在一边听着。
听了好一阵,就觉话题虽是一个“平夷策”,里面的文章却太大。
首先,“夷”的范围该怎么划定,就是篇牵涉到华夷之辩的绝大文章。其次。该怎么“平”,就不是单纯的刀兵还是教化之争,而是更具体的举措。唐时羁縻制便是前朝遗产,本朝用得对不对,好不好。又该怎么进一步发展,立场不同,对这些问题的看法也不同。
三位山长出这一道策论题目,还真是出对了,王冲对这一帮海棠社成员的观念根底已有了直观把握。
范小石、唐玮等人是坚定的新党派,当然不是说他们赞同现在的新党,而是认可之前王安石一脉的观念。希望国家富强。主张对外强硬。
谢孚等人则是坚定的旧党派,虽然也不满司马光退土求安的软弱,以及尽废新法的党争意气,但主旨却是旧党所坚持的以安为本。以和为贵,认为不管是大变革,还是大动刀兵,都是祸国之源。
宇文柏、鲜于萌等人则是骑墙派。不空谈道理,只看实际。范小石等人主张强硬。他们就要提这么做的难处。谢孚等人主张安定,他们又要批判这是消极逃避。但要他们提出什么具体对策,他们也说不出个所以然。
王冲暗自感慨道,真是一个小朝堂啊……
真让这些争论都喷出来,丢到王彦中等人面前,王冲觉得,怕不是王彦中三人来统一大家的思想,而是他们三人也要吵起来。
王彦中是程颐弟子,骨子里却带着浓浓的苏门气息。宋钧虽是蜀党根底,却又偏向新党理念。而谢潜也是程颐弟子,又很尊奉司马光一脉的朔学,由他儿子谢孚通史这一点就能看得清晰。
这三位山长明显低估了海棠社成员的学术水平,以为这些少年为主的学生理念还未成型。却不想他们在这一道策论上的争论,已经触及了当今学术和朝政的根本分歧,这分歧在三人之间怕是更为严重。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