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老太爷的愿望是丰满的,可现实就比较骨感了。 别说和裘将军下棋喝茶了。 人家的大门紧闭,压根不接任何的拜贴。 一开始,三大营的将领们都把裘将军骂得死死的,特别是金翎营的副将们。 要知道,这可是发财,卖人情的好时机啊!! 毕竟,每年能空出来的侍卫名额可不多。 要么是年纪到了退休的,要么是犯了错被革职的,要么是高升外调的。 十几人有权势的分分,其实每人分得也没多少。 毕竟,京城的生活水平比较高。 清流御史又多,人家本来盯武将就比盯文人多。 哎,京官难为,京中的武将更加难为啊!! 现在,突然来了这么一出,要知道,能到御前比试的侍卫名额价格,绝对不会低。 这相当于买一个机会。 你进侍卫营是为了啥? 还不是为了上位? 没有什么是比去御前显脸更好的机会了。 正当别人准备大捞特捞的时候,他们发现,裘将军不配合了…… 虽然他们嘴里骂,不过,心里可是琢磨开了。 能升到他们那个位置的,谁都不是傻子。 特别是前几天裘将军频频被招进乾清宫,大家伙都感觉出有些不对头了。 他们不知道皇帝和裘将军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但是照着裘将军做还是行的。 没办法,内幕消息是他多。 圣眷和银子,自然是圣眷更加重要。 有了圣眷,你便拥有了一切。 没有了圣眷,那么,你和你的家人,那就是人都能踩一脚了的。 因此,三大营的上上下下到了自己营里挑选前,基本是达成了一致,那就是为了大家伙的颜面,十个名额必须是实打实的,不能掺一丝水份的。 要不然,三大营都是一条水平线的,到时候,别的营的侍卫出位了,自己营的难堪了,打的是谁的脸啊? 还不是他们的? 将来外人说起来,说他们营比不得金翎营,他们还有底气和人家杠吗? 别人只要说名次这种事儿,就行了。 毕竟,这种事儿,大家伙都是明眼人看得出来的。 裘将军是压根不知道外面的风风雨雨,他只担心一个问题,那就是谢若慎能不能出线。 搞了这么大一出,说穿了,一部分的原因还是为了谢若慎。 倘若他不能出线,到时候,皇上哪儿不好交代啊。 也幸好,皇帝是把比赛的事儿交给他和梁公公来负责。 比方说,要比什么项目,考核机制如何。 所以,他才比较好操作,谢若慎的长处和短处,他还是门清儿的。 谢若慎虽然读书方面不如谢家的兄弟们。 可在侍卫营里,那也算是高知了。 十几年耳濡目染下,资质再怎么差,也能学到一星半点。 而且他并不笨,只不过是不上心。 在前几年谢若宁的劝说开导之下,他也是用心在读书的。 他的终级目标可不是当什么侍卫或者将来外放出去当总兵。 他想当的是驻守边关的大将军!! 所以,什么孙子兵法,武穆遗书一类的,他读得那叫一个融会贯通。 排兵布阵也不差,之前裘将军也有看他沙盘演练过。 裘将军觉得在御前的比试可以分文试和武试,理论加实践相结合嘛。 你想,皇帝身边的御前侍卫将来总是要放出去的吧? 要么去边关,要么去地方上当总兵。 无论如何,文韬武略不能太差吧? 皇帝一向是个甩手掌柜,他既然交给裘将军和梁公公去主持大局,就完全的放手了。 至于梁公公则提出了另一条要求。 你想侍卫的家眷应该也是想来观看自己儿子,自己丈夫,自家兄弟的风光时候吧? 那么,可以让那些家眷进来观看啊。 当然了,皇宫也不是你想进就能进的。 每位入选的侍卫只能带一位家眷来观看。 一来,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