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446章 白瓷佛4钮印(第1/2页)  鉴宝无双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张姓男子露出了很不爽的表情,这个表情还带着笑,带笑的不爽,看着那叫一个别扭。    “何老师,我倒想听听,每一只都是什么价儿?”    何双友却摆摆手,“这个价儿如果你能接受,我可以给你细说;如果你出不了,我们也不负责鉴定啊,你说是吧?”    男子没有立即说话,却看了一会儿摆在桌上的十二只杯子。最后,他拿起了六月荷花杯,“这一只,值多少?”    他在一旁,也不是不观察。    “你不是不单出么?”何双友却道。    男子皱眉,复又看向吴夺,“吴老师,你能指点一下么?”    这哥们儿挺贼,两个鉴定师,他对何双友态度一般,对吴夺突然用了个“指点”。    可惜吴夺不吃这套,“我来得晚,定价主要是何老师,我也就辅助鉴定一下。”    男子一只一只收起杯子,合上盒子的盖子之后才开口道,“在你们看来,只有六月荷花杯是真品,值一百万对吧?剩下十一只,一只两千,正好两万零两千。”    吴夺微微一笑,没说话。    何双友却叹了口气,“你还是多找几个真懂行的好好看看吧。”    “谢谢。”男子就此告辞离去。    吴夺和何双友也就此一起到了吸烟室,抽支烟的同时聊聊这事儿。    “何老师,我看你好像个人也挺感兴趣。”    “对。可惜有一只是真的。”    吴夺乐了,“还有嫌真的。”    “因为我最近手头儿有点儿紧,一只真的都拿不下。如果都是晚清的仿品,仿得还算像个模样,我还真想弄一套来喝茶。”    “就算一整套都是晚清仿品,瞅他那劲儿,怕也不会便宜出啊!”    “这倒是。”何双友眯着眼睛掸了掸烟灰,“小吴,你最近手头儿不紧吧?”    “还行。”    “你别误会,我不是想跟你借钱。”何双友笑了笑,“我就是反口一问。”    “何老师,我没误会,你说手头紧,不是真缺钱,而是没有太多闲钱买好玩意儿了。”    “哈哈哈哈,还挺懂我。”何双友灭了烟,“不瞒你,最近有件东西还真把我馋得够呛。”    “噢?那你还不说来听听?”    “走,回值班室说吧,别再来送东西的。我说的东西,没啥,可以敞开了说。”    吴夺跟着何双友回了值班室,何双友拿出手机,调出一组图片,“喏,看吧。”    吴夺接过来一看,居然是一方印章。    不过这印章比较特殊。    首先它是瓷的。    再者它的钮是一尊弥勒。    德化白瓷佛钮印章。    德化窑是一个地方窑口,就是以地名命名,位于福建德化。德化窑自然是民窑,宋代就有,但是名气一直不算大。    直到明代,出现了白瓷,出现了白瓷佛像。    宋元时期,德化窑主要是青白瓷,以器物为主,装饰则主要是刻花和蓖划,所以和诸多名窑相比,也没什么特别的。    明代开始,出现了白胎加白釉。而且白的别具一格,猪油白,象牙白,乃至被海外称为“中国白”。    在这个基础上,出现了白瓷佛像。    明代德化窑白瓷佛像,它是雕的,成品竟然能以瓷器的脆性质地,表现出佛像开脸的圆融、衣饰的柔软、独有的气质······这种艺术魅力,收获了大量的拥趸,德化白瓷佛像就此声名鹊起。    不过,吴夺还真没见过德化白瓷印章。    而且还是佛钮印章。    这印章的方形底边,也就四厘米见方,连同印钮的高度,不过七八厘米。    但是,这弥勒印钮,雕得却极为细腻,脖子上挂的佛珠颗颗圆润,颇具立体感;连衣褶的处理都生动得很。    吴夺继续翻看带有印文的图片,八字小篆,还比较好认:大肚能容,笑口常开。    印面带有朱红印泥的痕迹。    看图片,吴夺肯定不能一下子断代,不过这佛钮瓷印,显然是件老东西,“何老师,能到明?”    “你接着看,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