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六百八十六章 理学的传播(第2/2页)  权宋天下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朱熹和诸位理学大师入祀孔庙。

    从而在官方上确定了理宗的最正统地位。

    然而,朱熹之后,宋国理学家虽然名声日益显赫,却大多只会空谈道德文章,视经济财赋为末流。

    “能言不能斜,这不仅已经成为理学人士的顽疾,更是反对者攻击理学人士的最有力武器。

    当年,曾经是理学代表人物的郑清之推邪端平更化”,却惨遭失败之后,连宋皇赵昀都极为不满地评价:“虚论诚无益于国”。

    而如今宋国朝堂之上,理学人士虽然济济一堂,但真正有能力执掌朝政的,却是一个都没樱

    按赵权的理解,这种有益于集权统治,尤其是统一民众思想学,在一个王朝的上升或是进入平稳发展阶段,对于统治者来的确是有益的。

    但是当这个王朝开始衰弱,或是如南京府这样刚刚兴起之际,便将理学奉为奎臬,百害而无一益。

    赵复如果在南京府,依然一心一意宣扬理学,哪怕他不是为了宋国考虑,赵权也不可能重用他。最多只是当一个拥有儒家学背景的教师,养着便是。

    至于他想回宋国,那更简单。赵权相信,像赵复这样经历过战乱之苦的人,一旦到了歌舞升平的泉州,被排斥绝对是其唯一的下场。

    更何况,泉州虽然商贾遍地,但饱学之士也着实不缺,毕竟那里还有一大批吃饱了只能读书的赵氏宗族。

    赵复这样的学问,到了泉州,还真的不太够看。

    这些道理,显然赵复也是明白。因此他的脸上便显出阴晴不定的神色。

    他不怀疑赵权会真的允许自己回到宋国,却不知道赵权是否会利用自己达到其他的某种目的。

    王鹗欲言又止,李治却直接道:“权总管,你就不用打哑迷了,需要仁甫兄做些什么,直接交代,我想他会惦量清楚。”

    李治与赵权一起,几乎走遍了东北可能拥有矿产的山间林地,相对于王鹗与赵复来,跟赵权更为熟悉,因此话也比较直接。

    赵复略一犹豫,还是点零头。

    “既然如此,那我就直言不讳。南京府现在准备重架管理机构,其中的外交部负责人,还未确定人选。我有意推荐赵先生就任外交部代理部长——”

    三人脸上,同时显出迷茫之色。笔趣阁读书免费小说阅读_www.biquduge.com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