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甚至已经超过了后世的外交部。</p>
礼部部长,落到了从和林撤回的姚枢手上,皆大欢喜。</p>
商贸部,依然挂在陈耀名下;郭守敬接手了科教卫生部;李治与王鹗则分管财政部与人事部。</p>
会议厅的正中间,几个人围着一张圆桌,正压低着声音争论着。</p>
这是军事会议,陈耀不在,郭守敬从来不参加这种会议,李治与王鹗也基本不来。其他的人,今日倒是都出现了。</p>
“忽必烈一定会先攻打阿里不哥,咱们就不要参与了,看着不好吗?”</p>
“可是,你要知道,阿里不哥一灭,下一个就是我们的大权国了!”</p>
“和林拒绝与我国联盟,如之奈何?”</p>
“从锦州出兵,主动攻打燕京,如何?”</p>
“榆关通道,路虽然修好了,但是依然不太好通行,一次行军过多,就容易出乱。”</p>
“而且,没有五万以上兵马,哪怕到了燕京城下,也发挥不了太多的作用。”</p>
“牵制一下,也是好的……”</p>
“从海上,入大沽口,逆卫河而上,先攻直沽,如何?”</p>
“不妥,卫河水浅,如何容纳海船通行?就算换船逆流而上,一次性根本投入不了太多兵力。而且,海军陆战队,兵虽精但人太少,这种远距离的军事行动,不太适合。”</p>
“那,真的只能看着阿里不哥覆灭了?”</p>
“我倒觉得,和林起码可以支撑一年半载,没有太大问题!”</p>
“从多泉子派兵南下呢?”</p>
众人皆摇了摇头,距离太远,后勤粮草,会是很大的问题。</p>
而且开平城边上,如今已经聚集了十多万的蒙汉军队,哪怕有办法做到以少胜多,敌烈部也凑不出三四万的兵力。</p>
捉襟见肘啊!</p>
更何况,别说远袭开平城,敌烈部真正要做的,反而是必须随时防备忽必烈派出奇兵,北上主动攻击多泉子。</p>
赵权背着手,慢慢地踱至圆桌主座坐下,双手叉在颌下,静静地听着众人的议论。</p>
支持阿里不哥以对抗忽必烈,让和林尽可能的多撑一段时间,这无疑是目前最好的选择。</p>
可是,阿里不哥那个蠢货,会不会突然与忽必烈联合,给自己一个背刺?</p>
“禾忽的部队,现打到哪了?”赵权开口问道。</p>
“捕鱼儿海以西的怯绿连河流域,离和林大概还有一千五百里的距离。”高正源答道。</p>
虽然高正源如今正式的职务是监察部长,但所有的军事情报,赵权依然会让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