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1.第一章 诸葛内经(修)(第2/4页)  仙门走出的男人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游,正是因为感情之事,心烦意燥,才决定散散心。</p>

    “哈哈,越文,你这相术是越来越成熟了,要不了多久就要超过我喽!”</p>

    “任老夸奖了,越文学浅,还请您指点一二,看是否有谬!”</p>

    在这位老者面前,中年男子不敢托大,恭敬出声。</p>

    白发老者睿智的双眸扫视了秦宇一眼,问道:</p>

    “越文,面相之术的总纲之句你还记得不?”</p>

    “人不可貌相!”</p>

    “是啊,人不可貌相,这句古来谚语,更是我相术一脉的总纲,可既然人不可貌相,又何来相术一说,岂不自相矛盾?”</p>

    “越文认为所谓人不可貌相,说的是一个人不能凭借相貌美丑来判断,历史记载:黄帝威严像龙,帝荛的眉生八色,帝舜的眼睛有双瞳仁,周文王有四个乳,大禹的耳朵有三个大窟窿,周公的背生得是弯的,孔子的头顶中间凹陷。这些上古圣人相貌奇特,甚至有的丑陋不堪,但是皆受后世万人敬仰。”</p>

    中年男子顿了顿,继续说道:“因此,人不可貌相,就是告诉我们不要因为外貌丑陋来判定一个人的贵贱安危,吉凶祸福。”</p>

    “不错,你说的这些正是相术一脉的前辈想要告诫我们后人的,只不过你还是少说了一点。”</p>

    老者抚须而道:“明太祖未成事之前,只是一位乞丐,面相凸瘦,患过天花而不死,满脸麻坑,与一般乞丐无二。直至其起兵伐元,日益瘦长,额骨突出,到成就帝王之位时,地阁(下巴)雄奇,远超常人,被后人称为帝王之相!”</p>

    “人之相貌并不是一成不变,受后天因素影响,因缘机遇之下,相貌也会发生改变,所以祖师以“人不可貌相”告诫我们相术一脉,可相人,却不可相命!”</p>

    老者又一指秦宇,说道:“命运之说本就玄之又玄,你看这青年,看似相貌不扬,但你再仔细观察他的辅骨。”</p>

    “此人辅骨无奇,并没有红明莹润的迹象,反倒昏沉晦涩,这是诸事不顺之兆!”</p>

    中年男子疑惑道。作为一位相术大师,早在秦宇进来的第一眼他便看了透彻。</p>

    相术一脉讲究七岁以下看左耳,八至十四看右耳,十五岁看额,十六岁看天中,十七十八日月角,二十出头看辅骨。</p>

    “你看到的只是表面,却是没能望气。”</p>

    “望气?”</p>

    老者的话让中年男子震惊,顾不得失礼,急忙问道:</p>

    “任老,你达到了望气的境界?”</p>

    “在这诸葛庐内感悟了十载,前不久我踏入了望气境界!只是……哎”</p>

    老者的声音有着一丝自傲,但更多的是遗憾。</p>

    “任老您踏入望气境界实在是可喜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