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家已经可以北伐,此时再说是为了“光复中朝”,至少也说得过去。 杜英的声音接着响起: “凉州张氏,也不过只是典午一朝臣尔。杜氏挽回华夏社稷之心,从未变更!” 掷地有声! 不少人听到这话,已经难免热血沸腾。 桓温却是微微皱眉。 凉州张氏是不是典午朝臣,这个还真的得另说。 但是至少光喊口号是没用的。 表决心,谁都会,当年王导王丞相还曾经站在北固山上把那些“风景不殊”的家伙们骂的狗血喷头。 可是最后呢,北伐不还是说说而已么? 桓温身边,从来不缺喊口号喊得响亮的。 杜英紧接着说道: “家父受命于凉州,然复土关中之意从未休,三代隐忍、多年布局,今日晚辈已经联络关中义士,组成关中盟,抵抗氐蛮,恭候王师。此我杜氏三代之积累,亦是杜氏一心报国,拳拳之心也,还请将军明鉴。” 桓温皱起的眉头缓缓舒展。 的确,杜家真的是做了些什么的。 至少在氐人眼皮子底下拉起来这么一支力量,也不是那么简单。 “杜陵杜氏,名不虚传。”桓温称赞一声,“关中盟扎根此地,又能在子午谷之战中立下大功,的确有助于大军。杜盟主年纪轻轻便能有此作为,或许杜氏又出一武库矣!” 这显然等于是认可了杜英的回答,当然,桓温说话自然不可能和谢奕那样,全部都是真情实感,后面的几句称赞,不过是客套话罢了。 “英不敢与曾祖比肩,只求能够拯救关中百姓、天下百姓于水火之中,此生足矣。”杜英正色说道。 桓温瞥了他一眼,神情有些恍惚,似乎想到了很久远的事情。 很像是自己年轻的时候,和谢奕他们一起征战沙场、志在远方。 很可惜,现在的自己,好像已经丢掉了很多雄心壮志吧? 剩下的,就只有利益和算计。 没有办法,一腔热血,是养不活这么多人、支撑不起来这么大一个地盘的。 “尔可知道,此非易事?”桓温淡淡问道。 就像是想要给在他看来因为年轻而“头脑发热”的杜英浇一盆冷水一样。 哪料,杜英只是从容笑道:“不试试,怎知道?”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