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百四十一章 杜英的提醒(第1/2页)  晋末多少事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若非谢艾之前已经去世,现在桓温北伐,十有八九在西侧牵制氐人的就是谢艾,而不是王擢这个混子。    而南下的世家子弟之中,也有孤身一人而闯荡出来名声的,甚至其中还有杜家子弟的身影。    只能说,杜英应该更多地是熟悉关中的局势,并且愿意把关中作为自己建立功勋的地方。    眼界拘泥于这一方天地,人也只在这里打转,似乎终究还是弱了一点儿。    以后或许能够作为自己管理关中的臂助。    转眼功夫,桓温的心思已经转过千篇。    到底是在大帐之中,桓温高居帅位,即使是杜英,也没有抬头看向桓温,因此并没有人察觉到自家主帅转眼间的神色变化。    桓温的思绪变化,而嘴上已经沉声说道:    “连日鏖战,各军疲惫,本将亦然明了,但是氐蛮扼守蓝田,意图已然明显,就是为了保护后方的粮食,既然如此,我军逡巡不前,岂不是遂了氐人的意思?”    杜英日后有何作用,尚且还要容后再议,而现在杜英也的确把话题推进到了桓温不得不正式考虑如何快速拿下长安的地步。    拿下长安,自然就要先拿下蓝田。    好像一切问题,兜兜转转,又回到了原点。    蓝田,仍然还是现在的晋军将士们头疼的问题所在。    不少将领脸上露出难色。    自从北伐开始,大军一路北上,马不停蹄,实际上也已经疲惫不堪。之前突破武关之后,尚且还能顺风顺水,那是因为当时的苻生也被打的很狼狈,再加上郭敬这样的敌人几乎没有什么战力。    现在苻苌和苻生已经做好了决一死战的准备,严防死守之下,王师也已经如同“强弩之末”,想要杀过蓝田,谈何容易?    再这么打下去,军中损失,将会更加难以令人接受。    一道道目光都汇聚在桓冲身上。    很明显,桓冲身为桓温的弟弟,在桓温面前到底还是说得上几句话的,因此大家也都期望他现在能够帮忙求求情。    桓冲亦然皱眉。    他并不想反驳兄长做出的决定,而且他也知道从战略上来说,兄长的命令没有任何的问题。    只不过军中损失和士气都摆在这里的,总归不能强求疲惫的将士们依旧继续拼命。    桓冲迟疑,不过当桓温的目光察觉到什么而扫过来的时候,桓冲还是打了一个机灵,果断开口说道:    “启禀将军,将士苦战久矣,恐怕难以为继。”    桓温的目光锁定在他的身上,又旋即横扫周围的所有人。    大家都低头、噤声,不敢多言,但是意思显然已经是这个意思。    “你们都是这么想的?”    桓温的声音微微有些颤抖。    平淡之中,自然夹杂着隐隐怒气。    桓冲带头,将领们又都是这个态度,说难听点儿,这就是“抗令不遵”。    桓温生气是必然的。    而且他的愤怒也不仅仅是因为这些人此时不遵守命令,而是因为他们的行为显然已经和得胜归来的谢奕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乱军之中突围,粮食亦然不足,可是即使是如此,仍然还能在子午谷大胜一场。    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    谢奕显然在旁边起到了一个“好榜样”的作用。    已经开始有不少人意识到这个问题。    人群之中,有一些目光,不敢看向桓温、不敢开口解释,但是却有胆量看向谢奕。    带着深深地不满和恨意。    谢奕也察觉到了,他毕竟不是真的没脑子。    此时他正打算开口,虽然他并不知道自己应该说什么,但是好像需要他来求求情。    旁边骤然响起杜英的声音:    “启禀将军,自王师北伐以来,不断地和氐蛮苻生对抗,然王师兵马未曾休息,苻生之兵马却越来越少,而今已经重新补充,此为王师之功也。    将军远离荆州,兵马补充不易,且久经战火,当为精锐之师,一时受挫,并非将士不用命,而是疲惫罢了。而今诸位将领想要休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