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百九十七章 江左清谈(第1/2页)  晋末多少事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谢道韫对此倒也没有意见。    真的平白得了好处,她也会心中不安。    茶铺伙计又端上来点心:“样式不多,还请盟主莫要嫌弃。盟主宴客,这些就当是小店的支持,送于盟主,盟主笑纳。”    “那就不客气了。”杜英不再跟他争。    “盟主能来我这简陋之地,本来就是荣幸。”伙计笑道,“盟主慢用。”    接着,他又对谢道韫躬了躬身。    谢道韫看着这伙计的背影,微笑着说道:“杜兄这盟主,人缘倒是很不错。”    “待人以诚,行事以信,予之以利,结之以义。”杜英微笑道,“自然就会如此。”    谢道韫并没有笑他未免自夸,因为她是亲眼看到杜英受欢迎的程度,也知道这个杜盟主是真的做了实事的,这一点真的无从也无须反驳,只是忍不住感慨道:    “江左盛清谈之风,有林公、殷侯、刘尹之属,然能兴产业、致富一方的,寥寥无几。”    杜英没有说话。    林公指的支遁,殷侯自然是之前北伐大败的殷浩,而刘尹则是丹阳尹刘惔。    这些都是江左清谈的名流。    当然这其中还有一个佼佼者,就是谢家老三,谢安。    不过谢道韫到底是晚辈,自然不好直接把三叔给丢上来吐槽一番。    “清谈嘛,如果满手铜臭味,就是浊谈了。”杜英微笑着说道。    “若无满手铜臭味,又何来市井繁荣?今日之江左,公卿满街,殊不知民间疾苦,犹然不亚于乱世?”谢道韫秀眉微蹙,忧心忡忡的说道,“清谈之流,所思所见,终归虚无缥缈。”    “玄学道理,余亦不甚了解。”杜英淡淡说道,“但是余心中清楚,焚香沏茶、坐而论道,天下不会真的迎来和平。垂拱而治,那也不是乱世所应有。”    作为一个长在红旗下的好青年,他当然是坚定的唯物主义者。    清谈所讲求的那些随心随性,风流潇洒? 在杜英看来当然都属于唯心主义的范畴。    谢道韫仿佛找到了知音一样? 连连点头:    “杜兄所言在理。因此江左人皆仰慕清谈之流,安于怡乐、偏安自守? 北伐之雄心已然埋没? 家国之志气已然消磨。此国难也。”    杜英笑道:“所以这不还是有一些人在坚持原本的道路么?桓征西是,令尊是······”    说着? 杜英又指了指自己,指了指谢道韫:“你我何尝不是?”    “杜兄当真为家父之知音也。”谢道韫高兴的说道。    她终归还是没有脸皮厚到在大街上就说:你是我的知音。    但是她的想法既然和谢奕是一样的? 那么杜英是谢奕的知音? 又何尝不是她的知音?    两人相视,自有惺惺相惜之感。    杜英也不戳破,反而好奇的问道:    “按理说,清谈之流? 应该更符合才女的心思才对。悠游林下、不问世事? 岂不正是诗家所求?”    谢道韫反问道:    “江左太平,仰仗于江淮天险罢了,若是江淮失守,那么江左也不过是胡人屠刀下的羔羊罢了。清流所求之山野安逸、诗家所求之良辰美景,难道真正的还能幸存?”    杜英一时默然? 其实他很想说一句“国家不幸诗家幸”。    不过显然现在有点儿不太应景,而且这个时代的诗词在分类上应该属于典型的“婉约诗”? 风格或是清雅,或是“奢华”? 描绘的景象都是山水、田园、市井等等,不然也不会涌现出陶渊明、谢灵运这些山水田园诗的开创者。    相比之下? 杜甫、陆游所写的那些诗词? 才是真正的国破家亡时的哀鸣和悲愤。    要不人家杜老爷子······等等? 应该是我杜家晚辈,能够成为诗圣,而你们这个时代的诗人,都没有几个留下姓名。    不过这倒是也不代表着这个时代的人并没有这样的想法。    乱世之中,总归不是所有人都想要沉浸在清谈和玄学之中,而是看到北方的胡尘正向南弥漫,看到了压在这江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