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三百一十三章 东南来人(第1/2页)  晋末多少事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对于这门亲事,谢奕本身虽然同意,但是不代表他是心甘情愿的同意。

    因为亲事一成,就意味着谢奕和桓温之间出现了一条怎么也不可能弥补的裂缝。

    谢奕不期望这样。

    他或许并不是一个合格的家主,没有办法带着家族在乱世之中谋求到最多的利益,甚至还有可能把家底败坏干净,但是他是一个合格的将领。

    军中将领,戎马一生,所为的不就是湔雪耻辱、收复中原?

    而今放眼江左,还有这样志向和追求,又能把这一切变成现实的,就只有桓温了。

    那些清谈名流,根本不入谢奕的眼,也就是自家安石,至少还有王佐之志,只是一直懒得出山罢了,谢奕还算是勉强能够接受。

    实际上军方和以清谈名流为主的世家风流人物之间的积怨,也已经很深。

    并不只是利益不同,还有理念、观点上的不同。

    清流歧视军方,也已经不是一天两天了。

    当年桓温曾经冒雪出猎,身披衣甲,半路顺道拜访名士中的代表人物刘惔和王濛,两人嘲笑桓温为老贼,又笑其披甲摆出来赳赳武夫的样子,桓温则回怼一句“我若不为此,卿辈亦那得坐谈?”,双方最终不欢而散。

    观念上的差距,可见一斑。

    因此谢奕在个人情感上还是倾向于听信和遵从桓温的,此时他也

    选择听桓温的劝,乖乖坐下。

    其实刚刚桓温所说的那些话,谢奕也不无恶劣心思的想,如果能够成真,也不见得是一件坏事。

    对于杜英,谢奕还是很欣赏的,至少胜过王家那舞文弄墨的小子。

    杜陵杜氏,又是中朝豪门,还是先帝姻亲,也完全配得上谢家。

    (作者按:杜乂之女杜陵阳为晋成帝皇后,是杜英的堂姊)

    但是事关女儿的未来,事关家族的兴亡,谢奕没有话语权,也只能在心里想一想罢了。

    立场还是要坚定的。

    桓温瞥了他一眼,这家伙倒是比自己想像之中的还要镇定。刚刚也是自己一时兴起? 好像过于刺激他了。

    不过谢奕的镇定? 让桓温惊讶之余,也有些好奇。

    为什么?

    难不成这老兵还真的看上杜英了?

    桓温不介意甚至很支持杜英搅黄了王谢联姻? 但是他有点儿担心? 谢奕反其道而行。

    这家伙可不只有一个闺女。

    虽然剩下的还小,但是杜英也没加冠呢。

    要是这家伙直接按照自己刚才的提示? 反过来把杜英抓走,把别的女儿许配给他怎么办?

    那桓温亏大发了。

    所以桓温适可而止? 岔开话题:“下午参军就会过来? 另外平道(戴逯表字)和嘉宾一起,这两天应该也会抵达。”

    谢奕不由得诧异问道:“参军年迈,怎么还劳烦走一遭?”

    征西参军罗含,表字君章? 素有高才? 谢尚曾经夸奖他为“湘中之琳琅”,而桓温给出的评价更高,“江左之秀”这个称呼可不是所有人都能够承担得起的。

    罗含不但颇有军政才能,而且还是散文大家,被后人视为散文的先驱。同时他还是湖南地理研究第一人。

    已经过了花甲之龄? 罗含这些年的身体素质已经不是很好。

    朝廷也素知罗含之名,所以之前就把他调入建康担任尚书令。

    而桓温北伐之后? 又以征西将军府缺少人才为名,把本来就是征西府参军的罗含又从建康拽了回来。

    对此? 罗含亦然任劳任怨。

    反倒是桓温不太好意思让他跟着大军一路奔波了,五十多岁的年纪? 对于一名将领来说?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