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他要是再不向吴长庆求饶,他的那些部下就要联合起来把他干掉了。
毕竟,没有谁愿意跟着一个神经病混。
撤销国号,不再称帝,这是一件极其丢脸的事,意味着他们不再是一个国家,只是一个地方势力。
这是一个示弱的表现,为的是告诉大华,自己无意再与大华争天下。
同时,还请求成为大华的藩属,称臣纳贡。
这就是彻底的认怂了,只要大华接受,他们就安全了。
毕竟,大华总不能不要脸到攻打自己的藩属国。
丢掉了所有的尊严,多尔衮只是求一个卧薪尝胆的机会。
他们需要蛰伏,需要慢慢恢复人口,需要等待时机。
使者来到南京,通过礼部求见吴长庆。
这种事,吴长庆让内阁先议论。
事实上,这只是为了让政权看起来更正规,而刻意走的一遍流程而已。
在吴长庆心里,已经将大清的求和请求给否决了。
大华,不需要任何藩属,只需要彻底的臣服。
又或者说,现在的大清已经不配做大华的藩属国,换做英国西班牙法国还说的过去。
以大清的实力,他们已经没有资格了。
虽然心里否决,但吴长庆还是象征性的交给内阁去议一议。
内阁先议,皇帝拍板,这是流程。
问题丢到了内阁,随后几位内阁大臣也凑到了一起商议此事的处理方案。
不过,从参与讨论的人数来看,就能明显的感觉到,内阁对这件事其实一点也不关心。
阮大铖和洪承畴两个大佬都没参加,去了办其他的事。他们留下的话是,其他人做决定,他们没任何意见。
由此可见,是战是和,内阁的一些大佬,根本就不在意。
又或者说,他们其实不用商议也知道结果。
结果,肯定就是不答应呀。
能入阁的人,对吴长庆的一些想法和理念肯定是要有所了解的。
吴长庆不喜欢藩属国,喜欢彻底统治一片地方的事又不是什么秘密。
而且,大清和大华还有仇,那就更加不可能接受和解了。
所以这其实不是一件需要议论的事。
很快,内阁就迅速达成了共识。
他们给出的方案是,要求多尔衮立即无条件的投降,然后亲自过来南京认罪,关外则是要接受大华的所有安排。
这种条件,他们当然也没指望过多尔衮会答应,纯粹就是做个样子,告诉其他番邦,我大华还是会考虑你们的意见的。
至于考虑之后答不答应,那就说不准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