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038章 大口号(第1/2页)  我在大明造航母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原始时期,两个部落之间的战斗是为了争夺猎场,毕竟一个地方的猎物数量是有限的。

    再到后来,两个部落之间的战斗是为了争夺可以种粮食的土地。

    再到后来,两个国家之间的战斗是为了争夺对方的矿产资源,人力资源。

    战争的本质,就是资源的分配,是为了战胜敌人后掠夺敌人的财富,让己方过的更好。

    如今大华又打了一场大胜仗,接下来自然就是要消化战争所带来的好处了。

    也就是说,接下来的大华,更需要注重经济发展和民生发展。

    如果只是不停的打胜仗,但百姓的生活水平却得不到提高,百姓也不会乐意。

    精神满足不能当饭吃,物质生活条件没有进步,光靠精神上的满足,那就成了阿Q了。

    吴长庆回到南京后,便制定了新一轮的大发展战略。

    为了响应吴长庆的战略,各行各业也是喊出了各自的口号。

    交通行业喊出了五年之内,要让大华每一个家庭都拥有自行车,让每一个城市家庭都有汽车,让每一座大城市都通铁路。

    他们倒是还没有提出要发展航空客机的计划。

    虽然同样是飞机,但是大飞机和小飞机的科技含量差距也相当大。

    更何况,用于民航的客机,安全性必须有保障,不然谁敢坐?

    即便还没有客机方面的计划,但交通行业的这个口号,也相当的霸气。

    大华当前的统治人口已经突破了5亿,约占全球总人口的八成。

    粗略的按照10个人一户来算,这也是五千万个家庭,也就是说需要五千万辆自行车。

    而目前大华的自行车数量,也就两百万出头的样子,还差二十五倍。

    五亿人口当中,城市人口占了差不多有百分之八。

    也就是说,城市家庭大概有四百万个,每家一辆汽车,需要四百万辆。

    而目前大华的汽车数量,还不到四十万。而且,当中还有大量的运输卡车,私人轿车还不到一半。

    这个差距,也还有二十倍。

    乍一看,差距还挺大的。

    但是,交通行业也不是随便乱喊,人家是经过了专门的研究统计得出的数据。

    按他们预测,五年之内就可以达到这个目标。

    还是那个原因,制造成本低。

    大量的原材料几乎都是零成本运到大华,整辆车的成本,也就是各种加工费用而已。

    在流水线上大规模的生产,平均下来,这种加工费也比想象中的要便宜的多。

    就像一颗螺丝,看起来构造挺复杂的,但是其加工成本可能连一厘都不需要。

    成本低,售价自然也就低。

    售价低,买得起的人就多,消费市场就大。

    市场大,就催动着工厂加大产量。

    这是一个良性循环,甚至可以说是完美的循环。

    当然,这个循环迟早有一天会出现问题,从而产生经济危机。

    比如市场饱和,又或者成本上涨,又或者普通人的购买力提升太慢。

    但是至少大华现在距离经济危机还很遥远,加上有吴长庆在预防着,倒也不用太担心。

    五年之内让城市家庭户均一辆汽车?

    很多官员觉得这个口号有点浮夸,是在哗众取宠。

    但是吴长庆却觉得,这些官员需要去调研实习。

    总是待在政府大楼里,有些人已经不了解这个世界的发展了,还是以自己旧的世界观来理解这个世界。

    在吴长庆看来,交通行业这个口号一点都不夸张。

    凡事都是起步那一下难,进入正轨之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