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第1047章 方向选择(第1/2页)  我在大明造航母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参与调研的,不止有中层官员,一些高级官员,也来到了社会中调查。

    比如经济发展部的副部长,陶焕昌。

    此人乃是大华陆军总战略部部长陶东成的侄子,靠着陶东成的关系,年纪轻轻就当上了一个重要部门的副部长。

    当然,人家能力也是有的。

    如果靠关系就能爬到这个位置,那么坐这个位置的就是陶东成的亲儿子,而不是侄子了。

    在大华的官场上,有后台比没后台强。

    但没后台也不用太担心,只要有能力就能出头。

    一个急速发展的势力,任何一个位置都容不下无能之辈。

    在这一点上,并不是说大华做的有多好,而是大部分势力在开始阶段,都是充满生机。

    只有时间长了,阶级固化加上保守主义等等因素,一个势力内部才会变得腐朽,不可救药。

    没能耐的人身居高位,有能耐的人流落民间,那些有能耐的人怎么可能甘心,接下来可不就是要造反嘛。

    而那些没能耐的人,在面对那些造反的狠角色,自然就容易一败涂地。

    大清朝到后期的时候,那些满清大臣其实心里都清楚天下有很多人要造反,但是他们却完全没能力防范。

    要么把那些废物满族贵族撤下,把位置让给有能耐的汉人,要么就等着汉人造反,然后让那群废物去和那些精英汉人打。

    方式不同,结果都是一样,权力转移到汉人手里。

    当他们派遣大量汉人去辛苦留学,而把自家的贵族当猪养的那一刻起,大清就已经没救了。

    毕竟,决定历史发展的是人。

    总之,大华的官场里,目前没有多少尸位素餐的废物。

    陶焕昌此次的调研很重要,因为现在经济发展部在争论一个相当重要的问题,那就是经济发展的问题。

    如此高深的课题,哪怕是在二十一世纪都争不出一个高低。

    在当前的大华,经济学家匮乏的时代,这个问题就更加没有答案了。

    有时候争着争着,彼此都没有令对方信服的论据后,学术之争就会变成立场之争。

    这肯定是不行的,这种经济政策对大华的影响非常大,必须谨慎谨慎再谨慎。

    所以,陶焕昌需要去实践中调查。

    虽然,他也不知道这种调研有没有用,但他还是选择了这样做。

    事情只有做了才能知道,光空想是不行滴。

    “大人,这是辉月公司和常虹公司的调查报告。”

    助手把一份文件交给陶焕昌。

    他的调研,和中层官员的调研方式有些区别。

    毕竟,中层官员需要解决的都是些小问题,需要调研的东西就少。

    而陶焕昌需要决定的是大华的经济发展模式,牵扯太大了,他需要调查非常多的样本,才能得出结论。

    而不能因为看到社会上的单个现像,然后就推导结论。

    举个具体的例子就是,中层官员看到临沂的西瓜卖不出去,然后就得出了这是因为信息不对称的结论。

    而陶焕昌看到这种情况,则是要思考其根本原因。

    是因为瓜农盲目跟风种植导致供大于需,还是因为交通不便导致运输成本太高,还是因为当地官员不作为,还是因为信息不对称.......

    总之,陶焕昌需要获取的信息更多,他不可能亲自去获取这些信息,而是让助手去,然后他来总结分析这些信息。

    比如眼前的这份文件上,记录着辉月和常虹两家公司的情况。

    这两家公司都是最近刚成立不久的电视公司,因为他们的老板都看到了电视机行业的广阔前景,所以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