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86章 笼络人心(第1/2页)  汉世祖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刘承祐的发言基本上都是对这些青年将校的褒奖之辞也将他爱将爱才的明君风范给展示出来。在场的青年将校虽然好些人刘承祐并不熟悉甚至看着面生但召见之前他是做足了功课。
    对于每个人军职如何履历如何有何作为此战立了多少功都一一有所提及。并且没有在马、李、符、高这些沾亲带固的将校上费太多口舌而是着重在与李重进、张永德等人交流上。
    这个表现很得人心纵使是一时激越刘承祐还是取得了这干青年军官的好感。
    一直以来在军队方面刘承祐都格外重视。当初还在龙栖军掌兵的时候便时时笼络各级军官军中每又职缺迁补调动还不忘接见将校。
    登基以来对于禁军上层的将帅、都指、军头们倒不忘拉拢安抚时不时地召入宫中谈两句话。每月还有一次“军事座谈会”。相较之下对于作为禁军中坚力量的这些中下级军校有所放松。
    此番刘承祐便是趁着全平叛尽全功威势大盛之际对中下级的禁军军官施加影响邀买人心。武夫当国的国情与风气是地方反复战乱屡发长年累月下来所形成的一个痼疾其间根源往前甚至能追溯到中唐以来的藩镇之祸。
    对于老一辈的将帅军头彼辈大多自这个时代的混乱与血腥中成长起来的少则效力二、三代甚至有不少人自唐末便崛起见证了自后梁至今四十多年的王朝更替。
    对于那些人刘承祐已基本放弃了改变的想法。人的思想往往是最难改变的。
    而军中新崛起的年轻一代则不一样了年轻人总归是更加容易被影响被蛊惑被收买的也更容易被控制。
    那些老将军头刘承祐还是打算拣其能才者委用。毕竟大汉无论军政都可以说是继承了唐、晋乃至朱梁的遗产而宿臣老将还是而今大汉的统治核心不可能一下子尽数清除。但是对于那些无德无才而顽固不化者逐步替换是应有之义。
    军队的更新替代是时刻进行着的老将代表当下少壮派代表的是未来。而应召而来的这些人在军中是极具代表性的一批人只要彼辈正常发展未有半道而殁日后的大汉军队必定有彼辈一席之地。
    这个时代虽然也是草根崛起的时代无数武夫靠着一身武勇拼杀上位。但禁军也是讲传承的而堂中的这些军官凭其出身关系不论从起步还是上升渠道上都比普通人要快得多。
    就如刘承祐开场所言彼等乃是日后大汉禁军的骨干中坚。
    费了些口水拾杯抿了口茶刘承祐轻声唤道:“赵匡胤。”
    正在下边恭听天子垂训的赵匡胤一愣在堂间诸将校异样的目光下快速地稳定心神出列这下可不敢偷偷地打量天子了很规矩地行了个礼:“小人在!”
    “不必拘束抬起头来!”
    大概是刘承祐态度比较温和又或者赵匡胤心理素质很强直身而立目不斜视只眼睑微垂一副坦然的表现。
    刘承祐打量着赵匡胤想看看“宋太祖”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传奇人物。盯了一会儿却是没有太多惊奇可言。个子不矮身材魁壮长相端正年纪比自己大点另外就是气质上稍微成熟一点至于其他的并不能看出有什么特殊之处。
    就如当初第一次见郭荣之时一般若非受来自另外一个时空固有印象的影响仅凭第一印象刘承祐绝不会高看他一眼。相较之下还是郭荣给他的印象更深一些毕竟郭荣器貌“英奇”。
    刘承祐一边打量着一面思绪飘飞使得堂间的气氛微变。其他人惊奇于天子何以对这姓赵的小子另眼相看而赵匡胤在刘承祐的目光下心里也不由泛起了点嘀咕。
    “城破之时众军皆涌入欲建功。而朕听闻独东西班军向北拦截带人突围的李崇训是听你的建议。莫非你早有预料叛军会有此动向?”终于刘承祐开口发问。
    闻问赵匡胤心下微松稍微组织了一下语言答道:“回陛下永济城西临大河陛下围东、南而缺北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