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mp;gt;
这几路虽然地盘不大,但作为以前的南宋中心,却比大理要更为繁荣。</p>
赵洞庭不可能随便派遣官员去。</p>
派哪些人去主持大局,又派遣哪些人去辅助,这都需要他这个做皇帝的细细思量。</p>
各路主官都必须是要有能力的人,那些副官也绝对不能差,而且需得是性子颇为强硬的人。</p>
作为皇帝,赵洞庭不希望任何地方出现一言堂的局面。</p>
又一日。</p>
元驻宋大使祁宏达的信传到元中都。</p>
桑哥收到信后总算是重重松口气,连忙前往忽必烈寝宫求见。</p>
祁宏达信上说宋帝很高兴大元能以京西南路作为聘礼。</p>
忽必烈当即命令桑哥撤回南京、京兆府两路聚集的将士。同时,也让镇压在宋国北疆的大军开始撤回。</p>
元朝不像是大宋,军人就是军人。他们许多士卒都是在有仗打的时候应征,没仗打的时候就回家种地。大军继续兵压于大宋北疆,对元朝廷也有极大压力。因为民间种地的人少了,而且朝廷还得源源不断地往大军中输送粮食。</p>
这是极耗人力物力的事情。</p>
在这个年代,有很多国度就是因为连年征战而被硬生生拖垮的。</p>
数十万大军,每日里所需的粮食都是个天文数字。</p>
忽必烈已经决意韬光养晦,当然不会让大军继续留在大宋北疆。</p>
如此又过数日。</p>
刘诸温、张红伟和苗成率着大军离开华竹部后,到得弄栋府境内褒州城外。</p>
弄栋府作为大理八府之一,又因临近大理皇城,在大理有些特殊。整个府内,并无部族繁衍生息。</p>
也既是说,整个弄栋府都可以说是大理皇室的嫡系力量。</p>
只弄栋府因为底盘不大,是以实力并不算强。</p>
当初王子乾、封合璧等人攻宋,弄栋府内只抽调出一万守军,跟在池风鼓的麾下。</p>
而池风鼓在辰州大败投降,那些个弄栋府将士自然也是跟着投降。现在剩余的将士都还被扣押在镇南保卫处内等待收编。</p>
褒州还不是弄栋府府城,此时剩余的兵力自然有限。</p>
刘诸温等人率着大军到得城外以后,用望远镜放眼往城头,只看到城上并没有多少士卒。</p>
如果单以褒州城东城门的士卒数量来估计,可能整个褒州城内也就剩下那么数千士卒。而且绝不可能超过五千之数。</p>
刘诸温细细瞧过以后,看向旁边张红伟,笑道:“看来弄栋城并没有派遣援军过来。”</p>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