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章 种地是咱的老本行(第2/3页)  定鼎大明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当到了县城后,才发现整个县城也没什么人,稀稀拉拉的人影偶尔在走动,也是寂静无声。差官让大伙找一处先歇着,他跟县衙的捕快去见知县裘龙祖。

    不一会儿,县里师爷带着民夫来搭了粥棚。等大家闻到麸糠合着野菜煮出来味道时,大家就突然有了魂似的。

    差官回来说:“你们不用走了,知县老爷让你们全部就在南部县安置开荒,等这顿饭吃了就听县里的安排,好好安家过活吧。”说完也不等大家回应,就招呼其他的十来个差役走了。

    一直到晚上都没人来管大伙,朱大山中午的时候把自己的半碗饭食全吃了,上辈子就不是个有钱人,能吃饱肚子就好,也不挑食。

    歇了半天,朱大山终于是恢复了些精神,用膀子碰了碰旁边的人道:“大哥,咱们这是做什么?一路上也不见个人烟,是被流放了吗?”

    那汉子听了这话,眼睛瞪圆了看着不到二十岁朱大山道:“你这小哥,可不能乱说。咱们这是到四川开荒来了,听说这里开出来的田都是自己的,还流放呢!你啥时见过这么好的流放。”

    旁边有几给汉子也跟着说:“就是就是,前几年想要几亩地,不知道要多少银子才能买的到呢!”

    朱大山大吃一惊说:“什么?这是四川?四川不是号称天府之国吗?怎么荒芜成这样”

    旁边的汉子懒洋洋的说:“天府之国,哼!闹十几年的兵灾,就是天堂也得这样咯”说完又正了正身子,趴到朱大山面前小声说:“还不说这清兵爱屠城,这下来还剩几个人?”

    这一聊。朱大山渐渐清楚了,现在是清顺治十五年秋,因大量的战乱导致四川人口聚减,顺治十四年就下诏官府劝耕,五年以内免征赋税。四川巡抚高民瞻又请旨要邻省清查四川籍流民,差解回乡安置。本来经历了清兵入关后,十几年的战乱加上清兵屠城,现在大家都缺人,但架不住高民瞻五两银子一个人的劳苦费用。所以临近四川的几个府都积极的把流民送过来。由于这些都是没有亲戚的本地单身贱民和一些不是本地的流民,反正烂命一条,规模也不大,来的多是些自愿的,倒也顺利。真正等到两年后清廷正式下诏湖广填川的时候,愿意来的已经没有了,官府直接强行迁移。那才是罪孽的开始,一路上不知道要死多少人。

    闲话少续,等到第二天,就有县衙小吏来登记。然后朱大山和另外五个汉子一起分给了盘龙镇。当天就随差役去往镇里。

    朱大山等六人到了盘龙镇才发现,镇子里总共就四户人家十五口人。现在多了朱大山六人。房子镇上有的是,不过大多是破败荒芜,差役让各自随便选了一户。然后把所有人召集在一起道:“今天开始,你们就在这里入了籍了,以后就安安生生的过日子。但有些话要先说咯。朝廷许了你们可以开荒种地,五年不收税赋。但老爷们得过活不是,所以你们开出来的地,每户都有三亩是县老爷的,两亩是师爷的,还有一亩,这个我们这些当差的要保大家平安,得一亩也就是应该的。”

    要说这朱大山本身就是一农民工穿越而来,到现在还浑浑噩噩没回过神来,再说就是在二十一世纪的世界里,也是天天混个温饱。有事就干活,没事就打打牌,偶尔上上网吧。也多半是看看不能公开的网站,过过眼瘾。老婆是还没找到,孩子都被自己扼杀于摇篮。也没啥家国仇恨,更没有远大抱负。最大的理想就是娶个老婆,能生个孩子。然后继续得过且过的走完这一生。

    所以在来的路上听说是开荒,然后自己得地,他心里也就没乱想。在原来的世界是农民工,现在又干回老手艺也没什么不好。虽然现在没有什么杂交品种,但咱是农民,吃点苦,一份家业还是能挣下吧!但现在听这差役这样说,那不是先得给别人种上八亩地,我还能有什么地呢?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