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586章 姊妹篇(第1/3页)  重工崛起1980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王嵩考虑了一下,点头说这次解决焊接法兰问题是一个不错的契机,增设物流部门没问题,至于以后要不要保留这个部门,需要视情况而定。</p>

    物流部门的设想是王朝阳超前意识的结果,他明白老爹的顾虑所在。</p>

    一般来说像红星厂这样的机械生产厂,物料的运输和送达一般由仓库的职工来负责,增设专门的物流部门,意味着需要有专人随时待命,意味着运营成本的增加,似乎是一个不划算的决定。</p>

    王朝阳所考虑的并不是在开始阶段就设置一个五脏俱全的部门,他阳觉得在这个超前的时代,关键的不是五脏俱全,而是要有这个观念。</p>

    种下一颗幼苗,给它土壤和阳光,让它慢慢成长。</p>

    至于这颗幼苗成长的速度如何,以及最后能否长成参天大树,这要根据实际业务来。绝不能拔苗助长,这也是遵从市场经济。</p>

    结束了跟王嵩和高军的谈话后,王朝阳回到车间,再次见到记者刘红英。</p>

    刘红英正坐在一旁揉自己的腰呢!</p>

    王朝阳笑眯眯的坐了过去说怎么样刘大姐,这次跟我过来很有收获吧?这份新闻应该能上头版头条吧?</p>

    李红英继续揉腰,说你以为什么新闻都能上头版头条?把头版头条想得这么简单!</p>

    王朝阳笑着反反问说,关于南阳产业基地的专栏,你们报社还没给批吗?</p>

    刘红英说没你想的那么简单,增设专栏需要改版,尤其是头版的版面,若想改版至少要得到我们主编和社长的批准。</p>

    “产业基地这么重磅的新闻,他们还不给批?”高扬问道。</p>

    刘红英摇摇头说:“产业基地的新闻性确实很强,但关键要看素材数量!没有足够的素材数量,支撑不起一个专栏……若仅仅为几篇报道开设一个专栏,事件冷却之后又要改版,那排版部的同事会把我骂死的!”</p>

    王朝阳说:“红星厂就是素材之一!”</p>

    刘红英说:“算上红星厂,素材数量仍然不够,像这种专门开一个专栏的报道,至少要有几篇主要新闻事件,然后再有两到三个值得深入深挖的分支。”</p>

    听到这里王朝阳突然想起陈祥龙来,便把陈祥龙的经历简单描述一遍。如今陈祥龙已经是红星厂的焊工之一,能否把这位童年好哥们儿塑造成一个浪子回头金不换的典型呢?</p>

    刘红英考虑片刻,觉得陈祥龙的经历够曲折,但关键问题是他现在的状况如何?</p>

    说实话王朝阳也不清楚陈祥龙的现状,这几天太忙没来得及询问,现在正好,可以一起去看看,就在焊接车间。</p>

    然后王朝阳便带刘红英去了焊接车间。</p>

    王朝阳原本以为陈祥龙仍然在焊接车间的某个角落里练习,但沿着周边找一遍都没有发现。王朝阳心中有些担忧,难道陈祥龙已经不在这里了?</p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