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乎每天他都会跟葛庆利和刘芬明通电话,目的是交换最新的动态。</p>
毫不意外的是,王朝阳的三天论文发布之后,立即引起了行业内的轰动。</p>
三篇论文,每一篇写的都非常深刻,里面的观点不但新奇而且具有实用价值。据葛庆利所说,论文发表的第二天他就接到了省科技厅打来的电话,科技厅的领导在第一时间意识到这三篇论文的价值所在。经过跟葛庆利的讨论,决定召开一个系列研讨会,要对这三篇论文进行深入研讨。当然,研讨的过程,希望论文作者王朝阳能够亲自参与。</p>
葛庆利专门打电话的目的是让王朝阳尽快安排行程,来省里参加研讨会。</p>
这可是难得的机会呀!</p>
然而王朝阳却婉拒了这个要求。</p>
原因在于,红星厂现在一堆事儿,他根本走不开,若是一天两天还行,但是听葛庆利的介绍这个研讨会将会持续半个月以上,王朝阳绝对腾不出那么长的时间。</p>
而且讲真的,王朝阳对这种研讨会的实际效果也表示怀疑。</p>
王朝阳可不是没见过世面的菜鸟,他太清楚这种官方组织的研讨会是什么样子,一群专家坐在一起,一边喝茶倒水一边慢悠悠地讨论问题,他们的效率可不敢恭维。</p>
所以王朝阳果断拒绝。</p>
得知王朝阳的心思后,葛庆历,大惑不解,强烈要求王朝阳再仔细考虑。这种机会浪费了,可没有第二次。</p>
王朝阳注意已定,他自己没法参加研讨会,但拜托葛教授和刘芬明教授代为出面。其实经过那天的当面讨论,三人之间已经基本形成观念上的一致,对于三篇论文的见解,葛庆利和刘芬明不弱于王朝阳这个原创作者。两位教授去参加的效果是一样的。</p>
葛庆利已经听明白王朝阳的心思,忍不住笑着骂道:“你小子就是不愿意浪费时间陪官老爷喝茶水,结果就把我和刘教授搭进去,对不对?”</p>
王朝阳嘿嘿笑了一阵说:“实在是分身乏术,只好有劳两位教授。”</p>
王朝阳明白,这种研讨会虽然效率低,但毕竟是省科技厅组织的高级会议,若能参加,好处多多。但也正为因为研讨会的组织方是省科技厅,王朝阳心中才会产生另外一方面的顾虑。</p>
当然,这种顾虑没必要明言,所以便隐去不说。</p>
研讨会在一周之后举行,王朝阳终究没有改变主意。</p>
参加研讨会的成员,除了省科技厅邀请的一些专家学者之外,自然包括葛庆利和刘芬明教授。</p>
王朝阳虽然没有亲自参加研讨会,但是每天晚上葛庆利都会跟他通电话,简单讲述研讨会上所讨论的问题,遇到个别感兴趣的问题,他们便在电话中进行延伸讨论,倒也受益匪浅。\0</p>
到了研讨会开始后的第2天,王朝阳突然接到赵立川的电话,说想约他见面聊天。</p>
赵立川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