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808章 志在必得(第2/3页)  重工崛起1980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的分数也很高。</p>

    第二天的上午,王朝阳被安排在第三位出场,在前两人进行评选时,王朝阳依然坐在下面充当观众。</p>

    巧合的是,那位名校毕业生的出场顺序是今天上午的第二名,也就是排在王朝阳的前一位。</p>

    这位名校毕业生名叫邓宇博,年龄不足三十,身材伟岸,相貌俊朗。在接受问答时,腰板挺直,声音洪亮,一看就能感觉到他自信心非常强。</p>

    在自我介绍环节,他罗列了许多令人羡慕的荣誉,跟当初葛庆利了解到的情况大体相似。</p>

    整个问答环节,邓宇博表现的都非常出色,评审老师的问题他都能对答如流,看得出来是一位非常有见解的年轻才俊。</p>

    只不过到最后环节,邓宇博的一番言论却引得坐在场下的王朝阳频频摇头。</p>

    在谈及国内机械行业的崛起道路问题时,邓宇博充分宣扬了研究所的作用,他认为非盈利的研究所才是推动行业前进的主要动力来源。为了论证他的观点,邓宇博竟然直接拿南阳市的重工产业基地举了反例。</p>

    邓宇博指出,目前省内南阳重工产业基地,看似经营得风风火火,但他认为那只是表面文章,真实技术实力是非常薄弱的。简单的道理在于,企业都是追求利益的,利益都是跟产量挂钩的。</p>

    这意味着任何一家企业都会不由自主地去追捧那些大批量的订单,大批量的订单意味着大众的普遍需求,而往往大众的普遍需求不能代表行业的技术高点。</p>

    这个观点听起来是有那么几分道理的,尤其是在这个计划经济还没有完全结束的时代。以至于在场的绝大多数评委老师都开始频频点头表示认可邓宇博的观点。</p>

    听到这里王朝阳坐在场下,忍不住不停地摇头。</p>

    这个举动恰巧被台上的郑宇博捕捉到,这位意气风发的名校毕业生立刻心生不悦,不顾场合的对场下质问道:“那位朋友你一直在摇头,是觉得我的观点有什么不足之处吗?”</p>

    王朝阳并不想在这个场合跟他争辩,所以只是摇了摇头,没有多说什么。</p>

    郑宇博也没有继续追问,结束了他的评选后昂首阔步地坐回场下。</p>

    然后轮到了王朝阳登场。</p>

    王朝阳首先做了自我介绍,然后按照他提前准备好的发表资料,进行了自我展示。</p>

    王朝阳心态稳定,表达技巧优秀,整个评审过程中看不到他丝毫的紧张,在绝大多数情况下,他都能跟众多评审老师以平和的语气进行交流。</p>

    可以说仅从临场表现能力的角度来看,王朝阳是所有人中最优秀的一个。</p>

    这个过程中,葛庆利和丁涛一并坐在台下。葛庆利忍不住感慨道:“丁老,您有没有觉得王朝阳这小子身上有一股特殊的气场?好像从来就不知道什么叫怯场似的。他这个年纪的年轻人身处这种场合,多少都会有点紧张吧?”</p>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