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听了,这次夺取冀州是袁车骑二子袁显奕的谋划。”
    “竟有此事,可是有才子之称的袁熙袁显奕?”
    荀彧点头道:“却是此人,袁显奕可算少年英杰了,少时就才名远播,此次夺取冀州之谋划更是极尽韬略兵法之妙,听闻他还在对公孙瓒的作战中立有军功,但是可惜啊!”
    “文若兄为何叹息?”
    “叹其兼通文武韬略是为英杰,却奈何年少且在袁本初护翼下。”荀彧解释道。
    郭嘉有些不赞同地说道:“所谓有志不在年高,前不是有甘罗十二拜上卿么?”
    “当今朝廷分崩离析,皇帝陛下被人挟持,各地群雄并起而,割据一方不服朝廷号令,眼看就是动荡乱世,此时需有雄才大略之英雄者平定天下。但袁显奕只是袁车骑二子,而袁本初独爱三子袁尚,袁熙非爱非长,恐怕将来必有萧蔷之祸。袁本初又好虚名无才略且野心不小,故袁家终不能成大业。”
    荀彧一言道破了袁熙尴尬的处境,正如太宗皇帝李世民两难处境一样。
    郭嘉问道:“那文若兄觉得何人才是明主?”
    荀彧犹豫了下说道:“曹孟德!我与他有数面之缘却知其人精于文韬武略,且负匡扶社稷危难之心,其于洛阳行刺董卓是为英勇,招募义兵讨伐奸佞是为忠义,破黄巾是为才略,如此之人何不值得你我辅佐?。”
    郭嘉听他侃侃而谈,显然对曹操关注已久,而在他得到的信息来判断,曹操确实算是个英雄,他也就点头默许了。
    第二天,袁熙带着许褚来到荀家暂时的住所。
    报上名号后,出来一个管事歉意地对他说道:“袁公子来的不凑巧,我家少爷方才跟友若大人出去不知何时才能回来。”
    袁熙心想刘备还有三顾茅庐呢,做做礼贤下士的姿态也好,于是道:“那我等文若先生回来吧。”
    管事有些犹豫,毕竟让州牧公子,还是一位大汉名流在大门外站立等候是件很失礼的事情,想了一下后说:“公子确实要等的话就请跟我去少爷书房里等吧。”
    袁熙点了点头跟他进了去。
    管事打开了书房请袁熙坐下,再端来了一些果脯点心招待,临走说道:“公子可随意取书来看,少爷一回来我就禀告。”
    袁熙向他客气地道了谢。许褚有些无趣道:“啥那么大架子嘛让我们等。”
    袁熙随手取下一卷书笑道:“大凡有些才智的人都会觉得自己非凡,文若先生其实已经很谦逊了,你还没见过京中那些大儒,那才叫眼高于顶。”比如说王允老头。
    这时门外传来一阵脚步声和轻笑,“也未必才智之士皆眼高于顶,在下就在此列之外。”
    接下来三人好奇地打量着走近书房的人,见他也不过二十出头,脸色苍白清秀嘴角带笑,给人一种说不出的慵懒潇洒之意,正是郭嘉。
    许褚看他自吹自夸就问道:“你凭什么说你是有才智的人。”
    “这位兄台说说看怎样才是有才智呢?”郭嘉笑问道。
    这还真难倒许褚了,想了想他突然硬起脾气道:“俺当然知道啦,像俺家公子这样的是才智之士,这是天下人公认的,你哪来的小子就会自个胡吹。”
    郭嘉看他憨厚于是逗他道:“噢,你家公子姓甚名谁呀,我倒听说过。”
    袁熙不让许褚再说,怕他一急就不好办了,于是拱了拱手道:“在下袁熙袁显奕,兄台切莫跟我随从一般见识,您是文若先生什么人,还没有请教您的名号。”
    郭嘉心里触动了下,也拱手道:“颖川学子郭嘉,字奉孝,久闻公子大名,您的诗文和事迹在下可是经常耳闻呐,但真是天下少有的才智之士。”
    袁熙心里激动面色不变道:“听兄台言语也是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