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掌柜拱拱手,他就走了。王掌柜正“???”,一位掌柜就张了口,满口大渣子喂:“俺们东北那疙瘩过来的,带的都是山货,兄弟你要吗?”
走南北货的,现在这时代主要是这么几样东西:药材、皮货、盐、茶。除此之外,各地也各有特产,但能让大客商穿州过省去买的,不多。
也是巧了,季寒素几天前招待的客商里,就有这么一群从北边过来的,这些人带的东西也有意思,榛子松子毛皮人参,什么都有。
季寒素找他们买,他们也愿意卖,态度还挺热情。季寒素就帮他牵线与其他商人买了些。这群北边的商人就不走了,就蹲在季寒素的茶摊周围开始兜售起了货物,后来又有其他的商人相继效仿,这地方竟然有变成货物中转市场的架势。
也巧了,王掌柜每年这个时候朝北边去,就是要收皮毛的。这群商人的皮毛,竟然不比他每年收购的差。
王掌柜原本也没有相熟的卖家,每年都是哪家好哪家收的,如今这批货吃下去,省了他大事。买下皮毛后,双方忍不住谈起来,王掌柜问对方怎么这个时候出来走商?他认识的北边商队都该是春天出来,秋天回去。
这群商人也没瞒着,廖州有名的商家吴家出事了,老家主死了,下头几个小的斗死斗活,商队抄家伙开打,然后让守备将军给一锅端了。结果廖州众人今年一年都人心惶惶,大商人都关门闭户,就怕也让人给顺便“剿”了。
他们都不是大商人,好多人就是村子里拍出来的猎户头领,不卖东西明年吃喝都没了,所以找了两个有走上经验的人,临时组了个队伍,出来行商了。半路上还跑错了路,歪打正着跑到劈山县来的。
季寒素在边上听着,廖州吴家在原著里也是有名有姓的,吴家的六公子与李卓远成了好友,又通过李卓远与七王爷,以及一干世家子弟交好,借用这些人脉,他得到了吴家的掌控权。如今看来,吴家是没能落进那位六公子的手。
另外季寒素觉得自己运气还是真好,他本以为赚不了这么多的钱,谁知道这才半个月,几十两银子的进账都有了。
主要的当然不是卖货,而是做中人,也算是个牙人了——这两边谈好了买卖,各给了季寒素五两银子,于是又是十两银子的进账。
不过,季寒素深知在没有强大势力的情况下,独门生意是做不得的。所以过了两日,他回了一趟县衙,除了例行的买货之外,还跑了十几个地方。第一当然是去拜访孙县令,把最近他干的事情,说得明明白白,留下一盒点心。
点心盒子下面是十两银子,不能给太多,否则不是养大了孙县令的心,就是让孙县令起贪念。账本他是握在自己手里的,给两边商队牵线搭桥更是只有他自己能做,没人知道他赚了多少。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