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7章 第 17 章(第1/3页)  我在汉朝搞基建[穿书]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刘谈记得西汉时期其实已经有了温室大棚技术,而且在《汉书》上是有记载的。

    只是当他问起的时候,不仅仅是李息连身边的人都一脸茫然,刘谈便不由得有些奇怪,仔细回想之后才发现那个记载是汉元帝的时候,距离现在还有七八十年呢。

    既然没有现成的用,那就只好自己动手了。

    好在这个庄子里大部分房间,或者说是除了奴仆和一些仓库器具房之类的,基本上都有地龙的存在,刘谈只需要选出一间作为温室就可以了。

    李息跟在刘谈身后一脸的匪夷所思“这……真的能让枝芽在秋冬发芽生长?”

    刘谈点头说道“可以,只要温度和湿度都达到就可以了。”

    李息一连茫然看着他问道“臣驽钝,不明白殿下的意思。”

    刘谈……

    说顺嘴了,这年头可没有湿度和温度的概念。

    那么问题来了,既然没有温度的概念,他要怎么控制温度?

    据他所知古代的时候对温度的把控全凭经验,甚至烧制瓷器的主管都是经验丰富会目测火焰,通过火焰颜色判断温度的人,这样的人一般没有个二十来年的经验是做不了的。

    哦,他差点忘了,现在甚至连瓷器都没有,或者说是还没发展到瓷器,现在更多的是陶器。

    而陶器跟瓷器的区别就是在烧制方面。

    话说回来,所以现在可能连能够通过经验判断温度的人都没多少,当然古代人民是有智慧的,他们根据天气弄出了时令,根据时令来进行农业种植还是挺准的,但是抛开这个想要准确判断那可太难了。

    刘谈干脆问李息“大司农那里可有这样的人才?”

    李息苦笑“这……连暖房臣都是第一次听说,大司农府只怕也没有擅长这种事情的。”

    刘谈无奈,看来他还要自己来啊。

    想要控制温度,首先要做个温度计。

    温度计这东西看上去简单,实际上做起来也挺简单的。

    一根玻璃管一点红色素就齐活。

    那么现在问题来了,这年头哪里有玻璃管?

    这个时代西方应该有了琉璃,但是透明度高的玻璃估计全世界都没有,更不要提需要极高技巧的细玻璃管了。

    刘谈也没时间去搞玻璃,现在唯一能替代的大概就是水晶,可是水晶能做到那么细的水晶管吗?

    倒不是他要求严苛,而是这年头没有一个具体的评判标准,也没有其他对照,刘谈做温度计唯一能够用来判断的标准就是水沸腾的温度。

    他原本的计划是仿照后世的温度计做个模子出来,然后通过水沸时将温度计放进去看透明管里面的红色液体上升到什么地方,那就是一百度的大致范围。

    然后再将这个范围等分成一百份就得到一个粗略的温度计了。

    很简单的办法,后世的小孩子在培养动手能力的时候很多都会让做这个,因为生动有趣。

    只是现在到了刘谈这里就一点也不生动有趣了,他这才发现没有工业基础的话,哪怕只是做一点小手工都会遇到无数困难。

    刘谈有一个好处就是从来不会跟自己过不去,他对汉代的了解仅仅是史书记载或者陵墓发掘的那些,想要在这个时代生活那些东西可不够用。

    刘谈想了想,这种手工业应该是归少府管,至少他要什么东西是需要找少府的。

    他唯一不太确定的就是能不能找少府,所以他是很委婉的问符渔“库里有没有水晶?”

    符渔茫然了一瞬“殿下所言是何物?”

    刘谈立刻更正道“就是水玉。”

    他差点忘了古代称呼水晶是叫水玉的。

    符渔这才说道“殿下要什么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