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情是从邓西国突然发难开始的。
邓西国对沧海城发动的这场战争,号称足有十万大军之众。
其实,很多将领都有在开战之时,虚报自己大军数目的习惯。他们以此诈吓对手,借以达到心理战术上的胜利。
但向烽经过昨天夜里的数场战斗,心里已经估算出对方的深浅——基本上,邓西国对外放出的这番风声里并无水分,他们确实派出了十万大军直压沧海城边境。
当然,他们的这个算法,是把营里充作炮灰的流民军算上,又将火头兵、运输兵、后勤兵等老弱残兵计入其中。
而邓西国真正派遣来的主力部队……差不多在四五万上下。
相比之下,向烽的黑甲营共有军士五万之数,看起来人数单薄。
然而黑甲营中少有老兵、疲兵、弱兵,几乎都是清一色正当岁月的青年壮卒。
而在这五万兵力之中,还包含着向烽五年来亲自带出的三万精兵,这三万人,几乎每一个都是能够以一当数的士才。
邓西国或许在人数上可以取胜。
然而,沧海城却拥有着人和之益。
除此之外,向烽还占据了驻守沧海城的地利之便。
清宁关,由两侧连绵不绝的大山夹着中间一条通路。黑甲营埋伏在山坡之上,天然就对邓西**士形成了战术上的优势性打击。
此地易守难攻,想要攻打这里,只能在短兵相接之时,拿无数条人命硬生生地往里填。
邓西国这三日以来,不分白天黑夜,有时奇袭,有时则正面出击,和向烽大大小小共计交手了十余回,一直没能在向烽这里占到便宜。
直到昨夜,风海城的军队自黑甲营背后包抄而上。
作为盟友,他们当然不可能一上来就号称我们反水了,那也太傻了。
风海城来兵所打的名义是“听闻邓西国来兵,特此前来支援同盟”。
这消息通报到向烽面前,向烽沉思片刻,缓缓拒绝。
他拒绝的理由共有两个。
其一便是,向烽已经敏锐地从战争中嗅到了不祥之气。
——邓西国此战来得蹊跷。
如果他们只是想趁着解凤惜离开的空隙,从沧海城身上吸口血就算了。
可他们这么锲而不舍地以及其密集的的效率打了三天,分明是不胜不归的意思。
……会是什么样的消息,能让他们甘冒如此奇险?
其二,临海三城同气连枝,有援军来此很是正常。但为什么只有风海城来了援军?距离更近的天海城呢?
就算天海城主胆小懦弱,为人吝啬。但他在风海城援军经过自己家门口的时候,派一小队精兵并入部队做个面子,难道也办不到吗?
向烽心里起了警惕,当场调动了一部分黑甲军回防。
事后的复盘证明,这无疑是向烽在整场战斗中做出的最正确的决定之一。
接下来发生的事情,果然一路朝着谁都不想看到的方向突行猛进。
风海城来者眼见计取不成,便直接一声号令,命大军强行压上。
在临海三城之中,风海城养兵最多。此次为了包住向烽这只锋利咯牙的大饺子,他们足足派出四万兵力。
这种从身后包抄的行为,无疑是在断绝向烽的后路。
这一下,风海城将沧海城的部队陷入两面夹击之中不提,同时也极大的抹消了黑甲军的地理优势。
特别是,熟知沧海城内部形式的风海城,还为向烽准备了最后的重重一击。
他们派人在夜里高喊:“解凤惜已死,解凤惜已死!”
“……”
可想而知,这个消息为黑甲军带来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