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七百五十一章 桃花妆(第1/3页)  红衣女修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湖中泛起暖阳,小船悠悠在中央,一把油纸伞下,红衣飘飘的女子,托手望着桥畔上。

    红衣喜衫的迎亲队,锣鼓喧嚣的咚咚声,引来人群簇拥着花轿,与那追赶着唱起歌谣的黄童。

    “鞭炮响,出闺房,一身红装快来瞧。心儿跳,面儿娇,小小新娘羞答答。娘亲笑,爹爹笑,俊俏新郎来接轿。上花轿,过石桥,青梅竹马白头老……”

    戴着高帽的新郎骑在高头大马上,略带羞涩的不断抱拳对人欢笑着,引的那楼窗中的人捂嘴笑,引的那路过之人瞧上瞧。

    锣鼓声响传入巷子中,那敞开着大门的人家,早已放着鞭炮,倒上了糖水,闺房中的新娘红盖已在头。

    四方八街道齐齐看热闹,喜庆的日子中,人人都在等着那掀开红盖头的羞羞小新娘。

    小船悠悠靠岸上,油纸伞下的女子追着那鞭炮声,也加快了步伐。

    望着那热热闹闹的迎亲队伍在门口渲染着喜气,她慢慢露着笑,心中也藏感伤。

    挤入人群中,新人刚拜别了爹娘,双双牵手踏出门房。

    “鞭炮响,出闺房,一身红装快来瞧。心儿跳,面儿娇,小小新娘羞答答。娘亲笑,爹爹笑,俊俏新郎来接轿。上花轿,过石桥,青梅竹马白头老……”

    当新郎牵着盖着红盖头的新娘来了轿子旁,众人齐齐拍手唱着那歌谣,只待那新娘掀开红盖头,一见那应有的妆容。

    害羞的摸着鼻,新郎在众人的欢呼中,慢慢挑开了红盖头,那娇羞的新娘微低首,羞红着容的面加上那特殊的妆容,使得周围欢呼的人群兴奋着叫好。

    淡红的唇,两颊的粉,媚眼上的桃浅紫,额下的三片桃花纹。是浓妆,却浅化,是可人,也魅生。

    动人落在心田上,粉紫不差媚妩生。这是‘孟国’特有的‘桃花妆’,凡出嫁的女子都会为自己化上此妆,待着与自己的新郎迈出家门后,便掀开红盖头,让所有人瞧上一瞧,自己容上的‘桃花妆’。

    对所有‘孟国’女子而言,‘桃花妆’一生只能化一次,也只会为一人而化。它的起源,是一个非常美丽也非常凄美的故事。这个故事,‘孟国’之人无不知者……

    化着桃花妆的美丽新娘上了花轿,新郎牵着马绳笑点头,大伙儿叫嚷嬉闹间,送着那花轿出着巷。只剩新娘爹娘笑含泪,撑伞女子歪头望。

    迎亲的队伍抬着花轿走在长街上,不在这太平镇上绕一绕,是回不得那新人家。

    停靠在湖畔的小船上,撑伞女子又来到。引起那水波荡漾间,她也放下了油纸伞,拿出了一本厚厚的书籍,默默的看了起来。

    这本书籍,封面上写着的三个字,太平镇中无人可识,‘孟国’之中也是无人可认。

    ‘壴雨传’,一名红衣女子历经九百载岁月的故事,绝非一本厚厚书籍可以概括的。其中出现的人物,其中发生的故事,算的不精彩,却绝对不凡。

    女子入神的翻看着书籍,一手竟还能摆动船桨,那姣好的面容与纤细的身形实在看不出力气这般大。要知道,一只手摇动船桨,即使是一个年轻力壮的汉子,也是会吃力的呀……

    柳树扬,上岸旁,夹着厚厚书籍的女子又撑开了油纸伞。

    老街小巷叫卖声,入她耳畔,却只有那叫着卖糖葫芦的吆喝声,引得女子直奔走。

    甜着容,吃着糖葫芦,撑着油纸伞,走在老街巷,望着树下那青苔依依的黑瓦房,女子的眼神却留在了那家歇业了一年的酒铺上。

    无奈摇着头,撑伞女子敢抬脚,却听前方女人的哀愁声。

    那穿着朴素衣装的女人,正卖着手中银发钗,心事忧愁不会诉,她只得自己思办法。

    撑伞女子顿住脚,手中的糖葫芦微微抓紧了几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