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道,满脸乖巧。 “恩,那就赶紧进屋吃饭。给你炖的鸡那!” 王爹一听王振的话,乖乖就范,向屋里走去。 “走吧,哥,嘻嘻,今天中午有鸡吃啊!” 看到王爹进屋了,王振拉了一下王亮调皮的说道。 走进堂屋,所有的菜和馒头已经摆好,一大碗鸡肉,一盘炒鸡蛋,一盘煎豆腐和一筛子馒头。 每个人的面前还有一碗米汤,这就是今天中午,王振家的午餐。 看到王振进屋,王奶赶紧招呼王振;“小娃,来坐奶奶这里。” “恩,这就过来。” 王振说着走到奶奶身边的空位坐了下来。 “赶紧吃,饿了吧!” 王振刚坐下来,王奶奶就夹了一块鸡肉放到了王振的碗里。 “是啊,赶紧吃吧!坐那么久的车,肯定早就饿了。” 一边的王妈坐下后,说着也夹了一块鸡肉放到了王振的碗里。 “多吃点,给,吃个馒头!” 一边的王爹一看,递了一个馒头给王振。 “恩,谢谢爹!妈,奶奶,爷哥,你们也吃吧!” 王振接过馒头咬了一口说道。 “恩,都吃吧!” 王爷爷发话了! 于是,一时间,家人们吃馒头的吃馒头,喝稀饭的喝稀饭,期间夹杂着问话声,和王振的各种回答声。 转眼间,中午饭过去了。 王爹和王妈在灶火屋刷碗,王亮又去王家五奶奶家看电视了,而王爷爷也在王奶奶和王振的搀扶下,坐在屋后在晒太阳。 “奶奶,我去公路边看看去,你们晒吧!” 无聊的王振,想了想对奶奶说道。 “恩,去玩吧!记得早点回来,注意安全。” 王奶奶交代了一句,就放王振离开了。 她知道,年轻人有年轻人的世界,自己没必要干涉。 王振告别了奶奶后,没有从前面走,而是从屋后面朝着公路的方向走去。 来到公路上,王振看了看方向,就顺着北边朝前走去,在走了大概一百米的路程后,东边就出现了一条小路。 这条路是通往老罗湾的小河的。 老罗湾地处在岗地和沙地的中间,小河以西就是属于岗地,由黄土地和红土地组成。 小河以东就属于半沙地,是由大量的黄土和细沙组成。 无论是小河还是大河,都承载着王振童年的所有记忆,这就是他一回到家,就想上河上看看的原因。 看到小路,王振顺着小路就转了弯,在走了大概三百米左右的路程后,就来到了河边的一个潭窝。 潭窝是罗湾村的叫法,别的地方多数都叫大坑或者水潭。 小河的源头是那里,王振并不知道。 但是他却知道,小河的流向却是大河,这是以前无聊的时候顺着小河走了好久才弄明白的。 小河从罗湾村分的地开始算起,一共有四个潭窝。 分别是大潭窝,二潭窝,三潭窝,和小潭窝。 这四个潭窝常年积水,即使是四个潭窝之间已经断流,但是却从来没有怎么干过。 再加上离村里不远,因此一到夏天,这四个潭窝就成了村里无论小孩还是大人夏天避暑的最好选择。 大潭窝最大,但是离村里最远,所以只有放假的时候,才会有很多人。 二潭窝最深,离村稍近点,但因为太深水又凉,也很少有人去洗澡。 三潭窝离村最近,大概也就三四百米,比大潭窝也小不了多少,再加上是在高坡下,可以跳水,成为孩子们最爱的地方。 剩下的是小潭窝了。 说是小潭窝,其实就跟有些村里的大坑差不多,不但小,而且还浅,这里是那些大概七八岁小孩子最喜欢的地方,稍微大点的孩子,多数都会上二潭窝。 因此。一到了夏天,你就可以看到一大群大大小小的孩子们,在每个潭窝里留下各种痕迹,潜水,游泳,打泥仗,修泥梯,跳水,各种农村的土玩法,让人看的眼花缭乱。 二潭窝是离王振家最近的的一个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