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必烈看着伯颜,“我的伯颜啊,你说说,蒙古勇士这次在南方,大概折损了多少兵马?” 伯颜站起来奏道:“回来大汗的话,自从前年底反贼造反,再到叛臣李洛起兵,再到这次南方大败,蒙古勇士折损绝不可能超过五万。不过,不包括乃颜王等部革囊渡江的损失。” 忽必烈和伯颜的意思很明确。莫看朝廷在南方大败,前后损失了八十万大军。可实际上真正的蒙古骑兵,不到五万人。 这就是关键所在:大元主力并没有多少损失。 李洛萧隐等人闹得这么欢实,南方败得这么惨,可实际上大元最倚重的国族勇士,损失不过四五万人而已。 可北方还有十几万蒙古骑兵,二十多万色目骑兵,三十万北地汉军。 大元光在江北,仍然有七十万大军,还是由于朝廷直接控制的最精锐,最忠心的兵马。 南方大败看上去损失极大,可是新汉军(新附军)损失三十万,土司蛮兵损失十几万,大理兵损失近十万,吐蕃兵损失八万,蒲甘部落兵损失十万,杂胡损失十来万。 这些兵马,在元廷眼里本就是后娘养的,甚至很多都是元廷要削弱的,要说心疼,那就是扯淡了。 而算来算去,蒙古和色目骑兵加起来也就损失十几万。 想通了这点,百官心里就好受多了。 “大理段氏复国,朕也准了他。他要不复国,也难以统合云南之力抵抗李洛。但大理位置重要,不能教李洛占了去。必要的时候,还要帮段氏一把,起码保住幹腹通道。”忽必烈说道。 接到段庆复国的奏请后,忽必烈毫不意外,很痛快的就准了,正式封授段庆为大理王,以为藩国。 但忽必烈也有要求。他的要求就是护住大元新征服的缅州(蒲甘国),与缅州驻军联手抵御反贼叛军。 在李洛封锁长江,革囊渡江失败,萧隐占据襄阳的情况下,绕道吐蕃进入大理攻打南方,就成为最现实的路线了。 为何不攻打襄阳? 因为在水师尽丧的情况下,攻打襄阳无用。而且襄阳城防极其坚固,很难被攻克。几万贼军守着襄阳,十万大军一年也别想拿下。 桑哥奏道:“大汗,奴才以为,段氏父子很难守住云南。云南要是也被李洛占据,那大元再要出兵南方就困难了。还是要大造战船才是啊。” 忽必烈笑道:“你这奴才,你都能想到的事,朕反而想不到么?” 伯颜对桑哥道:“现在也不怕告诉你们,反正也快瞒不住反贼了。大元造船已有半年。一年之内,就会有上千战船可用。” 现在告诉百官,一来已经不怕被反贼知道,二来也给百官信心,提振朝廷士气。 什么?大元造船已有半年?这么大的事,我们怎么丝毫不知? 百官面面相觑。大汗怎么做到神不知鬼不觉的? 伯颜高深莫测的笑笑。建造水师战船这件大事,朝中知道的只要寥寥数人。而且这工程并没有通过工部,而是由镇南王的投下领地来负责,忽必烈秘密调拨了皇室的匠奴。 元廷几处造船厂都被叛军水师破坏,忽必烈岂能老犯一个错? 造船的地址在哪里? 不是在海边,也不是在江河边,而是在陆地上! 自古造船,船厂都是临水而建。可忽必烈为了怕船厂被李洛摧毁,偏偏选择陆地。 因为哪怕船厂建在淮河边,叛军水师也有能力进入淮河摧毁。 忽必烈的船厂,就在离洪泽湖不远的淮安盐场。那里是个很大的盐场,还是个洼地,却正在秘密建造战船。 谁也想不到盐场内在建造战船。 战船那么大的东西,建好之后怎么下水? 忽必烈的策略是:挖开洪泽湖的湖堤,让湖水灌入洼地。这样战船就能浮起来,进入洪泽湖,再进入淮河,顺着运河直入长江! 在这个地方造船,叛军水师再强大也没办法,除非用陆师攻打,那忽必烈巴不得。他七十万大军正没处使劲儿呢。 忽必烈甚至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