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631、632节 崔后一日破大案…唐王新政再加鞭(近万字)(第6/8页)  葬元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不太讨老师喜欢,但还是来求见。

    “老师,这个萨郎,能不能不杀?”方直很恭敬的说道。

    崔秀宁眼睛一眯,“你想用他?”

    方直见老师神色不善,赶紧跪下,“所谓以其人之道,还施其人之身。学生得知,此人善于以旱獭传播瘟疫,可是个大大的人才,此才难得……”

    这也叫大大的人才?

    还此才难得?

    崔秀宁差点被气乐了。

    用旱獭传播瘟疫,的确是极其偏门的“人才”。可是,唐国能用这种人?

    用来对付元军?

    瘟疫这东西可是双刃剑,历史上蒙古军队这么干,也伤过自己。一旦大瘟疫爆发,还怎么控制?

    实在是太过不择手段。

    “不行!”崔秀宁想都不想的就拒绝,“此人必须明正典刑,绝对不能留着这个祸害。留着他,就是一桶火药,虽然会爆炸。”

    “完成所有口供后,交给三法司,走流程审判,明正典刑,让所有人看看,涨涨见识和教训!”

    “诺!”方直不敢再啰嗦。虽然他凶狠毒辣,可对崔秀宁的话一直奉若圭臬,不敢有丝毫质疑。

    这也是崔秀宁为何明知他太过残酷,还继续用他的原因。事实上,特察局审讯处这么重要的部门,也的确需要方直这样的人坐镇。

    方直退下后,崔秀宁拿着口供,来到凌虚阁给李洛,“果然是元廷奸细,都在这里了。”

    “这么快!”李洛有点惊讶。

    从案发到破案到拿到口供,还不到两天时间,可谓神速。

    这还是崔秀宁来到这个时代后第一次办案,却让李洛认识到一个优秀刑警的素质。

    通过不多的线索,剥茧抽丝,周密推断,迅速虚拟出最合理的犯罪场景,第一时间锁定侦破方向,从而将城内城外四个分工不同的奸细一举擒获。

    漂亮!

    李洛看了看口供,果真是忽必烈秘密指使。

    “萨郎…千刀凌迟。”李洛放下口供,“其他三人,五百刀。行刑的时候,要让全城城都知道,让全天下都知道。还有事情的来龙去脉,也全部公布出来。”

    “让唐国百姓以后加倍小心。还有,人口流通管理要加快落实了,身份证件的制作要赶一赶。”

    崔秀宁抱着胳膊,端着一杯茶,“卫生防疫机制也要赶紧完善起来,不能再拖了,我们不能不如宋朝。”

    宋朝防疫机制,已经初步完善。

    古代,瘟疫对人口的打击很大。事实上,以宋代的农耕技术,要是土地没有兼并,没有平均七八年一次的瘟疫,华夏起码能养活三亿多人,还能养的不错。

    可现在多少人口?南北各民族加起来也就八千多万。这八千多万人还养的不好。

    李洛点点头,“寡人已经有了章程,娘娘请看。”说完扔过来一个册子。

    崔秀宁拿起来一看,原来李洛新设了赡养孤寡的大唐慈恩院,还在州郡县三级,设立专管卫生防疫的司医局,司医处,司医堂衙门,受地方主官和司医寺双重管辖。

    一旦某地发生疑似瘟疫的事件,当地村正和坊正必须在隔离的同时,火速上报。然后,由地方主官和司医衙门共同组成防疫行营。

    防疫行营有权调动征集本地医师,药材,借调外地医师药材,必要时也可调动驻军协助。

    但,防疫行营设立运作的同时,必须汇报上级衙门和朝廷。

    李洛还规定了黄芪,黄连等具有抗菌效果的药材,以及石灰,烈酒,酸醋等用来消毒和隔离的物资。

    这些东西,各地都要有一定储备。

    除此之外,李洛还设立专管天下环境卫生的环保寺,将城池中的清城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