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悲思。 李洛看到匆匆赶路的唐军将士,不禁想起杜甫《秦州杂诗》,轻轻吟出其中两句“西征问烽火,心折此淹留。”面露怜悯之色。 随侍的司录郎中孟徽见状,立刻记载:“二年冬月十六,上过大震关,入陇山道,悯古来将士戍边之苦,诵杜工部《秦州杂诗》。” 随侍的韦素也赶紧说道:“陛下乃仁君圣主,武伐暴虐,德也。况陛下公正严明,爱惜将士,必不使关西老将,望月听笛,驻马落泪也。” 这韦素可真会说话啊。 李洛微微一笑,“卿多妙语,朕始知之。” 韦素的这番话,出自王维的《陇头吟》,其中有““陇头明月迥临关,陇上行人夜吹笛。关西老将不胜愁,驻马听之双泪流。” 王维这首《陇头吟》,是说将士常年出征,却得不到应有的封赏,替他们感到不平,讥讽朝廷赏罚不公。 而韦素说李洛必然不使“关西老将不胜愁,驻马听之双泪流”,表面看是夸赞李洛爱惜将士,赏罚分明,但其实也是巧妙的谏言李洛。 能谏言,还能说得这么好听文雅,也就是文臣了。 冬月十八,大军终于通过元军放弃的固关,前面豁然开朗。竟是一大片高山草原,一眼望去,天苍苍野茫茫,白云悠悠,缓坡起伏,令人心旷神怡。 这就是著名的关山草原了。 秦汉隋唐的战马储备,这片草原贡献很大。冠军侯击匈奴的战马,就出自关山草原。 原本,这片草原拥有十多万匹战马。可是元军在关中大败后,元廷陕西巩昌都总帅府官员惊慌之下,立刻将关山平原的战马,全部转移到北边的甘肃。 巩昌都总帅府,听起来名头吓人,可之前兵马都调入关中,被唐军歼灭,此时可谓极度空虚,不得不指望北面的甘肃行省。 而甘肃元军本来实力雄厚,驻扎了重兵集团。可如今全部调往了西域镇压四大汗国故地,眼下只有几万兵马,还不是精锐,根本挡不住挟大胜之威,兵锋正锐的唐军。 大都调兵的圣旨传到遥远的西域,再调兵马回甘肃,一来一回起码几个月,根本来不及。 可以说,无论是陕西巩昌都总帅府,还是北面的甘肃平章衙门,都没有多少兵力可用了。远水不解近渴,谁能料到大元在关中败得那么快,那么惨? 甘肃行省平章衙门这段时间做的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将关山草原的十多万匹战马,转移到遥远的凉州一代,都不敢留在巩昌(陇右)。 这个情报,李洛早就知道,所以当他看见空旷的草原时,并没有失望。 “陛下,这关山草原,当真是一片宝地啊!”随征的旅帅唐牧叹道,“我大唐有了这块草原,何愁没有战马和骑兵!” 同样随征的颜隼笑道,“你不知道,益州西北的松潘草原,也在我大唐手里。加上这关山草原,大唐就有了两大草原!” 松潘草原也是高山草原,原本是吐蕃的地盘,面积和关山草原相当,方圆都超过百里。有这两个草原在手,唐军的确不再发愁战马了。 李洛纵马跑上一处熟悉的缓坡,驻马瞭望草原,不禁有些感概。 之前,他就曾站在这个地方,欣赏草原风光,和他一起来的,是他的那个师兄。 他记得,当时夕阳西下,草原上秋风浩荡,一个身穿田野工作服的男子,正迎着夕阳往前走。那男子一手举着单反相机,一手拎着一把猎刀,回头对他露出灿烂的笑容。 “师弟!快点!晚上我们在草原深处夜宿!敢不敢?和古人同眠啊!” 还是这片草原,哪怕到后世,这里仍然水草丰茂。可是中间却隔了七百多年的漫长时光。 此时也是夕阳,草原上霞光万丈,壮美无比。李洛迎着夕阳眯着眼睛,似乎有点恍惚,仿佛又看见那个男子,站在缓坡下回首微笑。 师兄…… 想起这个人,李洛说不出心中是何滋味。 这是一个带自己入行,曾经帮过自己太多,曾经像兄长那样关爱自己的人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