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929、930节 蒸汽机,真不行吗?(第3/4页)  葬元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现在明白了吧?就是没啥用的真空机器,也需要长期的摸索,起码要解决阀门和密封性的难题。嗯,这方面,就需要数学,工学,材料学的综合应用了。”    “好吧。”李洛苦笑,“就是说,我们直到死,都别想什么工业革命了。唉,科技太先进不算好事,可太落后更不是好事啊。我们在科技树上,是最差的穿越者。”    崔秀宁冷笑:“那你当初,应该带一个工科女博士一起穿越。”    李洛知道女人有点生气了,赶紧一把搂住崔秀宁的腰肢,“工科女博士有什么用?还是你最能干,最好看。”    “你可拉倒吧,信你个鬼。”崔秀宁笑骂一句,“你不腹诽我无能,我就谢恩了。”    李洛的爪子鬼使神差的在大唐皇后身上摸了一把,笑嘻嘻的说道:“那我们还能造什么?”    崔秀宁道:“初级显微镜能造了,水银温度计能造了,但必须用顶级水晶。只能烧制透明度差的玻璃,主要还是炉温不够。我们的焦炭质量也不行,改良法子找不到,匠造司一直在摸索。嗯,钟表和标准秤也能造了。”    “这些东西,过几个月就能出来了。”    李洛又问:“水泥呢?”    崔秀宁道:“水泥…一直烧不出来,还是温度不够。我们没有测量高温的仪器,但我肯定最少差了一百多度。我记得,欧洲十九世纪炉温有了很大提升。可具体用的什么法子,就不得而知了。但貌似很复杂,是综合性的技术。”    说实话,她也有点羞涩。作为后世二十一世受过高等教育的人,竟然不知道十九世纪提升炉温的具体方法。是不是很无能啊?    宋朝的冶炼技术已经领先世界,可炉温最高应该也就一千度出头。崔秀宁大概在这个基础上提升了一两百度,可仍然达不到烧制水泥和高透明玻璃的要求(1400度)。    炉温的提高,越到后面越难,哪怕提升一百度,也需要大的改良。    为了掩饰自己的羞耻,崔秀宁又道:“还造出了很棒的织布机,主要是黄道婆的功劳。嗯,还有好多中成药。军事上嘛,手雷也能造了,但毕竟是黑火药,威力有限,可靠性不好。”    “真道学宫,用铁锈还原出铁了。”    这事,李洛是知道的。之前真道学宫(科学院)的张三丰,还提起过。    可以说,这是真道学宫成立以来,最大的收获。    把氧化铁,还原成铁!    “这是不是你指导的?”李洛问道。    崔秀宁摇头,“我没有指导,两年前我只启发了一下,说既然铁能变成锈,那么锈怎么变成铁呢?”    李洛笑道:“就这么提醒了一下,他两年就摸索出这个化学反应,真是了不起。”    “张三丰的确是高智商的人。”崔秀宁也不得不佩服,“他还认为,一斤锈炼出的铁却不到一斤,说明有的锈除了含铁,还有其他一种东西,这种东西既然看不见,那可能变成一种气了。”    “他反复试验得出结论,铁锈和炭在锅炉中炼化,能复原成铁和一种气。这种气,会令人有些不适。”    “他来请教我,我才告诉他,这种气叫二氧化碳,是炭元素和氧元素生成的气。而铁会上锈,铜会长铜绿,也都是因为空气中有一种氧气。人就是靠氧气才能生存。”    “张三丰对我的话佩服的五体投地,他说,原来元气就是氧气啊。我一听,嗯,元气这个名称不错,就把氧气改成元气。告诉他,铁锈,其实就是三元二铁,是三个元分子和两个铁原子组成…木炭燃烧,就变成二元化炭…”    “张三丰非常高兴,说醍醐灌顶,茅塞顿开,说这就是真道至理。”    李洛听得不住点头。    为何不早告诉张三丰这些?    因为需要他自己摸索一段时间,学习探索真道的方法,享受其中的乐趣。现在告诉他一些东西,当然是让他少走弯路。    李洛问:“现在,他了解到什么地步了?”    崔秀宁回答:“我没说太多,只说天地万物,是由很多种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