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多——前提是下半年开始下雨,否则树叶也没有。 第三件事,救灾粮。 提前布置下各地救灾的准备,能让大部分人确保留下夏粮的种子。 如果五月麦收之后下雨了还好,如果没有下雨,也要考虑清楚。 既然白云航在福建当过县令,应该见过地瓜。这玩意不需要太过考虑节气,最主要是地瓜叶子也能吃,也不像麦子一定要成熟才能吃,只要膨大了就能吃,有东西吃就至少饿不死。 除了地瓜,胡萝卜、绿豆这都是抗灾救灾的。 土豆虽产量大,但是不适合补种,而且土豆的茎不像是地瓜的茎一样能吃,地瓜抗灾的关键是地瓜叶子,至少能保证饿不死。 让白云航征调一批人,学习地瓜的种植技术,做好普及的准备。 刘钰负责去南方运一批地瓜、胡萝卜种子,以及绿豆。 一旦要是错过了夏种的节气,就要组织百姓种植这些救灾作物。 这三点如果做好了,在周围州县的对比下,白云航一枝独秀。 朝廷也不是瞎子,这样的能吏自然会用。而且白云航在福建揣摩上意搞教案,不论真实用意如何,朝中肯定是有支持他的人。 这三点说完,白云航也是大为感激,清醒的头脑也让他仔细地询问了刘钰想要什么。 刘钰的要求也很简单。 明年每亩地征收十五斤粮食,可以夏粮七斤、秋粮八斤,作为回报。 他会把军队派到各个村子征收,但是这件事必须提前和百姓讲清楚,确认百姓同意。 但是,不能说是收,要说百姓感谢而主动献给军粮。 文登州有二三百万亩的土地,这样一来就能收到三十余万石的粮食。 尤其是大灾之后,朝廷必然蠲免至少一年到两年,如果气候转好,没有中间商赚差价,一亩地收十五斤粮并不多。 这样一来,至少数年内,那些不吃皇粮的粮食问题不用担心了。 被招募的灾民,三年之内只需要给粮食吃饱就行。 三年之后,过了感激期,该给银子以激励的时候,所创造的价值应该也够支付他们白银薪水了。 前几天下了一场雨,看样子天气没有这么旱了。 白云航便迫不及待地找到了刘钰,询问刘钰弄到了地瓜和绿豆、胡萝卜种子没有。 他自己已经搜集到了一些,但是距离全州推广,数量还远远不够。 现在各县的秀才们已经被他召集起来,要求学习如何种植红薯,《农政全书》上也有关于种植地瓜的介绍。 只是因为胶东经过明末战乱,人口锐减,人地矛盾大为缓解,种植地瓜的并不太多。 南方多一些,到福建那边就更多了,但是想要传到北方,需要一个缓慢的过程。 白云航并非是那种一心为民的人,甚至他心里对于圣人之言也就是呵呵一笑,只不过是为了迎合上意赌一把,才在福建搞了教案。 如今听到有一个一枝独秀、可能从州牧升到京官的机会,哪里还睡得着? 当真是竭尽全力、一心为民:贪污腐败是要搞的,但要分时候。这时候自然是要全力赈灾,尤其是临县已经出现大规模逃荒的情况下,自己这边还能基本保持稳定。 现在就差最后的几个月了,只要能大面积推广地瓜、绿豆和胡萝卜,救完这一次饥荒,升官的机会就在眼前。 如何能不急? 刘钰其实心里也急。 南下的船至今还没回来,今年跑完了日本的贸易,就把船派去南边买地瓜、种子去了。 这关系到自己投在文登州的折合下来十万石的粮食,明年能不能翻个三五倍。 也关系到自己的这个人情投资,将来能不能飞黄腾达。 这些日子暗中观察了,白云航这人能力是有的,也真的敢下手。 至少白云航敢赌。 按照惯例,至灾未成分数,不能违例请赈。 朝廷反应向来迟钝。 至于违例请赈也不是没有缘由:若是地方官自主权太大,几乎年年都会“赈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