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388章 止于何处(第3/3页)  新顺1730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但到时候,那就是依着军改后的思路,勋贵出镇领军,而非一手建起海军的大将领军。

    虽人为同一人,在皇帝眼中却是两个人。

    田贞仪可能并不太懂战略,但是却懂朝中人心这些事,她半句没提对倭的战略,只是在刘钰绝对自信的基础上,提出了针对人心的想法。

    甚至田贞仪也不知道刘钰到底想要什么,但之前的信上她就问过刘钰了。

    要想清楚,将来是做“安西大都护”、还是“左仆射”。

    如果认为要做的事,非要做成“安西大都护”方可成,那么就抓着海军,在皇帝的信任消散之前,南下南洋。

    如果认为要做的事,终究还要落实在庙堂之上、江湖之远,那就不如趁此机会,在一个想要攻讦的人都万万想不到的时机,扔下海军,回京。

    朝廷里的事,比之外面难做。

    或许不喜欢朝中的气氛,或许觉得在朝中掣肘太多,或是觉得不喜欢朝中的玩法规矩,但既是心思在内,外不过是为了内,那总要去面对的。

    既要内,那就要学会朝中的规矩,从心所欲不逾矩方为本事。

    不管是编练新军也好、建设海军也罢,那都不是从心所欲不逾矩,而是在无规矩处定规矩,难度大不一样。

    圣人所言的从心所欲不逾矩,那才是庙堂高手。

    既如此,不如趁此机会,以此时退,为将来进,学学朝中规矩、做事手段。

    初时不会,则可不鸣。潜心观察,闷声蛰伏。三年不鸣,一鸣惊人。

    此时退一步,比之一直执掌海军南下南洋后再入朝堂,更好一些。

    免得到时候功高震主、君臣生罅、不通朝堂事。

    若非要掌军,要么拿下南洋后,永不入朝;要么,就不要一直执掌海军拿下南洋再入朝。

    所以,问题就在于,止于何处?

    拿下南洋,是不是一切问题就都不用管了、自会风顺而成之?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