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六十二章 百年羌乱(第3/3页)  我在汉末当后浪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此行事。

    然而,这个绥靖政策,却是个无底洞。

    当被招安的羌人首领,花完了手上的赏钱以后,再次带领羌民揭竿而起。一来二去之下,东汉朝廷一次又一次拿钱去喂饱羌人。

    还有那些被羌人,推举为叛军首领的凉州名士,他们也从羌人叛乱之中,找到了一个升官发财的路子。

    须知,平常这些人想要成为一方太守,可能一辈子都没有这个机会。

    然而,只要带领羌人叛乱,朝廷招安的时候,自然会笼络他们这些所谓的首领,对他们进行封官赐爵。

    因此,这些汉人有时也心甘情愿带领羌人造反。当他们接受招安,成为一方官吏以后,仍旧与羌人私底下勾结。

    这真是应了后世的一句话:要升官,杀人、放火受招安。

    哪怕是现在的韩遂、马腾,他们之所有拥有现在的官职和地位,也与带领羌人叛乱不无关系。

    就这样,羌人叛乱成为了一个恶性循环。朝廷为了避免大规模战争,消耗无数的钱粮,就使用绥靖政策,不停利用官职、钱粮平息羌患。

    至于羌人,以及一些凉州名士,却将叛乱当成了自己的发财之路、晋升之阶。

    但有人妥协投降,就自然会有人起身反抗。

    在书卷的末尾,贾诩详细介绍了那些留在凉州远北和益州境外,冒着天寒地冻与羌人搏命厮杀的“响马”。

    据贾诩早年间在凉州的见闻,这些“响马”大多都是由数次征伐羌胡,与大部队走散、负伤、被俘后逃出的汉卒组成。其中的人员组成之复杂,甚至包括了上至顺帝,下至灵帝,横跨近三十年岁的汉人。

    他们来自北方诸州,自知自己即使逃回大汉,也难以归家。

    所以心怀仇恨的他们,索性挽住刀弓,留在了这些荒凉之地,与这些手上沾满鲜血的羌胡作战。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