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九十章有些人是不能得罪的(第2/3页)  我在明末有套房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字的时候,学生用的墨也是一笔很大的开销,也是地方经费开支最大的一个环节。    像大名府对府学生员发放的每月廪米六斗,一个月支出也就是二十四石米,一年下来,就是二百八十八石,但是支出最大的一部分,反而是笔墨纸砚之类,生员们需要自讨腰包,反而背负了沉重的负担。    可是,石灰便宜啊,一斤墨可以买大车石灰。    只是,卢象升拿着粉笔刚刚接触小黑板,只留下一道浅浅的白痕,他稍微用了一点力。    “咔嚓!”    粉笔直接断成两截,卢象升有些尴尬的望着全旭。    全旭解释道:“这个粉笔,使用方法用毛笔不太一样,应该这样!”    全旭早已看着,卢象升还是使用毛笔的方式拿着粉笔,不断才怪。    经过反复练习,卢象升终于可以用粉笔写字了,他笑眯眯的道:“好,好,这个粉笔实在是太好用了!”    卢象升看着礼单上的四千八百斤麦子,脸色一沉:“你这是什么意思?”    全旭道:“卢大人,这是全某托人从农家那里换来的精良麦种!”    全旭示意袁世卿拿过来一些。    果然,卢象升看着麦子欣喜起来。    大名府本地产的麦子,颗粒都又瘪又小,而全旭送过来的这些麦子,每一粒几乎快赶上了本地麦子的一倍以上。    “好地也需要良种,只有有良种,才能获得丰收!”    全旭笑道:“我进购了一批麦种,可以与百姓兑换,只要百姓使用了我的麦种,每亩地多收……一两斗肯定没有问题!”    其实,全旭也知道明末的土地贫瘠,这样的麦种,他也没有试过,不知道样,万一……    所以,他只能往少了说。    可是这话听在卢象升耳朵中却不一样了,大名府有一千六百多万亩田地,每亩别说多收两斗,就算是多收一斗,那就是多收一百六十万石。    多收一百六十万石,这样以来,这是多大的政绩?    最起码,农民手中除去粮税,就有足够的粮食可以果腹。    卢象升的眼睛顿时亮了起来:“全公子……你还没有表字?”    古人的习惯与现代人不一样,如果是现在人称全旭,属于正常,可是古代指名道姓,就等于在骂人。    只有在生气或者发怒的时候才会直接大叫:“卢象升,或者全旭!”    一直叫全公子,又显得有些见外。    卢象升当初从全旭手中买来大量的粮食,主要是大米,大名府适合种植大米的地方太少,而且脱壳的大米不能当作种子。    全旭摇摇头:“没有!”    “日旦出貌,旭日始旦!”卢象升沉吟道:“旭者,东升,以后你就字东升吧!”    全旭也需要借着卢象升大旗,自然顺着杆子往上爬:“谢卢大人赐字!”    “东升!”    “在!”    “这个麦种,有多少?”    “数量到不是太多,还有一两千石的样子!”    全旭笑道:“如果卢大人愿意推广这个粮种,我愿意一斤兑换一斤半!”    “倒也合情合理!”    卢象升望着身边的老仆道:“准备好酒,好菜……”    ……    就在全旭进入卢象升的府邸时,各大家族的眼线也将这个消息迅速传递到了各自的家主耳朵中。    吕家是大名府的一户小士绅,自从先祖吕盛在正统十年高中进士以后,吕家就没有再出过一个进士,现任家主吕元忠考了三十年,至今只是一个秀才,他的三个儿子,特别是最有希望高中的吕成祥,却在参加乡试的路上暴毙,成了吕家最大的遗憾。    吕元忠听着家仆说全旭进了卢象升的府邸,足足半个时辰没有出来,他这下沉默了。    卢象升自从担任大名知府以来,无论是哪家哪户,哪怕当时黄立极担任内阁首辅,他一样敢不给黄立极面子,几乎所有的士绅,都吃过卢象升的闭门羹。    正是因为如此,这可是三年多以来,唯一一个可以进入卢象升府邸,并且是携带礼物进去的人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