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零五章我们耕地不用牛(第2/3页)  我在明末有套房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研磨,当然这些工艺全部在后世完成,非常耗钱。    冲压机不值钱,可关键是模具实在是太值钱了,    从配料、粗坯称重、粗坯成型、粗坯清洗,表面图案冲压,洗饼镀膜等工艺环节。一次冲压,根本就不能成型,必须反复冲压,才会让银币表面的图案更加圆润、饱满。    虽然明末的人工成本非常低,只是非常可惜,银币制造的技术门槛有些高,而且更为关键是无论是冲压机、数控机床,电炉都需要非常耗费电能。    全旭无奈之下,只要就地租用体育工厂的厂房,聘请一些从铝厂退休的老技术工人,参与生产制造。    好在中国不是以银币作为货币单位,私人生产银币,属于纪念币性质,并不违法。    经过将近一个月的准备,全旭采购或租用了足够的生产设备,在经过反复调试之后,终于,开动了生产线。    体育工厂原本的生产能力,相当,第一批工业白银二十吨,加上一千吨锡,一百公斤铅,制造了第一批银元,这些银远与袁大头和孙大头不同。    全旭为了省事,每一枚银元重三十七点三克,与一两银子持平。    不过,这并不是纯银,而是银锡合金,含银量为百分之九十五,百分之四的锡和百分之一的铅。    重达一两的银元,正面是一把锤子和斧头的交叉图案,上面还有“全氏银行,平库一两”的字样。    背面则是华表的图案。    第一批银元一共铸造了五十六万多枚,也就是相当于银子五十六万两,仅仅用了四天时间,就生产完毕。    这个生产效率,是明末完全不具备的。    五十六万余枚银币,装在一只经过改装的集装箱里,就在全旭准备返回的时候,他又接到了苏彤的电话。    “全董,告诉你一个好消息!”    “什么好消息!”    “那颗七百五十二斤重的银冬瓜,被一名神秘土豪,以五千五百万元的价格拍卖走了。”    “干得不错!”    全旭想了想道:“银冬瓜,我还有十几颗,过几天给你送过去,当然,重量没有这一颗大,你继续拍卖了!”    全旭携带着这五十六万枚银币,很快就回到明末。    抬手看了看手机时间,刚刚早上八点多。    全旭拿起对讲机:“三娘,你让人通知一下陈应,让他过来一趟!”    “好!”    全旭在银库里等了莫约一刻钟,陈应、三娘、二娘和周宏儒、无双五个人一起来到银库里。    全旭打开安装在集装箱里面的电子节能灯,在灯光的照耀下,经过镀膜工艺的银币,反射出璀璨的银光,让人不敢直视。    全重超过二十一吨的五十六万枚银币,摆满了集装箱的货架。    陈应目瞪口呆:“这……”    三娘小心翼翼的伸手,从货架上拿起一枚银光闪闪的银币。    二娘打量着银币上面的字样。    全旭咳嗽一声。    陈应率先反应过来:“全爷,这是您铸造的银币?”    虽然明朝早已有银币流入,不过,无论是西班牙银币或者荷兰银币,统一都是当作银子回炉,而非直接流通。    也只有一些士大夫收藏几枚,虽然如此,陈应也见过大明所有的外来洋钱,与这些洋钱不同的是,全旭的银币带着汉字。    全旭望着陈应道:“这是五十六万六千余枚银币,每枚银币就是一两,你们感觉咱们这些银币可以拿出去直接花吗?”    陈应点点头:“应该没有问题,这些银币的成色更好,他们没有理由拒绝!”    “这些银币,将来也是咱们的银行发行的银币,每一枚银币,与一两银子同等兑换!”    陈应兴奋的点点头道:“如此甚好,如此甚好,这样以来,全氏银行就可以迅速打开局面!”    “银行暂时不急,你带着银子,可以与他们交割,让他们把地契转过来!”    “好!”    三娘一脸兴奋,随着正式交割,也就意味着全旭拥有超过十五万亩田地,成为大名府境内的中型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