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造一道水坝,留下一道或两道水闸,涨潮时打开闸门,把海水灌入盐田,在田中暴晒蒸,浓缩到15度左右,再打开盐田的闸门,从沟渠流入卤水池,在池中沉淀泥沙澄清后的卤水用人力抽水车抽入结晶池,于饱和状态下继续蒸,很快就能结出白花花的海盐!” 东江军缺粮,虽然不缺盐,却没有能力在大规模卖盐。 因为煮海盐,本身就需要昂贵的成本,比起盐矿并没有成本上的优势。 这是属于时代科技的限制,后世的海水含盐量是百分之三左右,在明末,这个数字其实更低,他们烧掉一百斤海水,勉强可以得到一斤多盐。 东江镇最不缺的就是人,在全旭的指导下,一个占地莫约一百六十亩的盐田开始快速行成,经过全旭计算,这个盐田的实际面积差不多十万平方,按照夏季五月的蒸发量,这一百六十亩盐田,每天蒸发的海水量至少在三百到五百吨左右,哪怕百分之一的含盐量,也可以得到粗制海盐三五吨。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