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嗓子:“召晋国夫人觐见!”</p>
这声音从议政殿传出,由一个又一个内侍传至玄武门处。</p>
冯昭起身,手捧奏疏,往嘴里再塞一枚清嗓丸,跟着内侍往议政殿而去,前方便是九十九玉阶,她开始高诵奏疏内容,说西北从去冬至未下颗雨,百姓无法耕种,田间裂缝最宽尺余,河道干裂等,再说冯家救济,可官员误会,而后澄清误会上呈奏疏却屡屡不见朝廷赈灾。现灾区易子而食、五斤粮食可买一妙龄美貌的少女,卖儿卖女之人间惨事在西北屡见不鲜……</p>
最后,她亦说,民如水,君如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帝称君父,百姓是子民,君当视百姓为子……</p>
这奏疏亦是通白易懂,她止步于议政殿三步之外,重重一叩,将最后的内容一气诵出。</p>
“臣妇冯昭泣泪叩请陛下派官员赈济西北!”</p>
赈灾,赈灾,他也想赈灾,可他没钱啊!</p>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p>
皇帝阴沉着脸,“朕……为何不见西北奏疏!”</p>
“冯家嫡长房派出的救济先生,带回了十二份西北官员的奏疏,据他们所言,从今年二月如今,有的官员呈过十六次,最少的亦呈过七次,请陛下明见!”</p>
她将手是的奏疏举过头顶。</p>
议政殿是男人的地方,她不进去是守礼。</p>
高总管派小内侍取走了一叠奏疏,最上头的那份便是冯昭所书。</p>
皇帝一打开,立时就被漂亮的颜体所吸引了,“字写得好!”一出口,便知失态,他回过味来,却见左右丞相一脸便秘的表情,现在大事临头,你还在夸人家字好。</p>
“崔爱卿!”</p>
“臣在。”</p>
“西北连连呈递灾情奏折,可朕没看到,你来彻查此事,所有涉案人员,必须严惩。”</p>
没看到?</p>
老夫明明将奏折放在你案头,你还说什么皇城没看到乞丐、灾民,是那些官员夸大其事。</p>
冯昭不知道,她离开了,冯晚听说后,一大早带了侍剑、侍针亦赶到玄武门外,她跪在席子上,呼一声:“为西北请愿,请朝廷赈灾!”</p>
有她一领头,百姓们又跟着高呼起来。</p>
议政殿在商议赈灾之事,问题是事情好决定,是没钱啊!</p>
皇帝道:“晋国夫人,你有何建议!”</p>
“陛下,天下是陛下的天下,臣子是陛下的臣子,子民是陛下的子民。豫、徽大旱,朝廷未赈灾,是我冯家赈济,陛下可知此次掏去了冯家大半的积蓄,幸在三月二十六、四月初三两地陆续下雨,旱灾终过。</p>
西北大旱,原想和高祖皇帝时一般,最多先撑上一二月,朝廷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