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昭听到这段隐秘,也就是说,母亲余氏在嫁给父亲前,其实有意中人,就像祖母与颜长卿一样。</p>
“我娘和前头那人感情很好?”</p>
“好!好,好得跟什么似的,那人在你娘大婚离家那天……就……就……”</p>
冯昭定定地看着大余氏。</p>
“你娘当时从洛阳远嫁皇城,前面三百里路是被她大哥、三哥绑上花轿的,后来几百里路又给她灌了药。这件事,当时只有我与余家人知道,你娘生下你,约莫是你两岁时,她在街上遇见了那人的同窗入皇城赴考,她便多问了几句关于那人的事。谁曾知晓,那位同窗告诉他,说她出嫁那天,那人站在远处看到你娘被绑上花轿,痛不欲生,他回家之后,悬梁自尽。你娘听了,当时就昏死了过去。</p>
那时,你爹战死,你祖母为了护你娘名声,就对外声称,是你娘听了你爹战死的事。你那未出生的弟弟早产夭折,你祖母又处处为你娘所想。那之后,因你娘愧疚、自责,倒是真心与你祖母相处起来,后来更是情同母女。”</p>
大余氏以为,那么多年过去了,余氏应该早就原谅了她们。何曾想到,后来十几年,余氏不愿与娘家联系,对娘家的事,也不问不闻。只是祖父母、父母生辰及年节时,都会请镖局送些礼物回去,却连信也不愿写一字,从来只有礼单、礼簿。</p>
她恨娘家,连她的祖父母、父母兄弟也给怨恨上了。</p>
冯昭猜测,当时陶氏开导余氏,肯定说了自己的故事,她是被家里逼着嫁入冯家,而与她相爱的那人还是当世大儒、当时名动天下的大才子。</p>
大余氏悠悠轻叹一声,“你娘的气性大,你祖母临终前,曾提过她改嫁的事,你娘说,她恨冯家男人。其实她恨的是你爹,她嫁给你爹后,你爹知道她心里有人,因为这事打过她。有一回我过来,你娘躲在屋里哭,直埋怨我多管闲事,明明知道她已经订亲,还要保这桩大媒,又说你爹太可怕,他去洛阳接军粮,在洛阳城看到她和那人逛街,还非得拆散她们。”</p>
冯昭听到这儿,越发不能理解,“为什么?”</p>
哪个男人明知道人家有未婚夫,却偏要去娶那人的道理。</p>
大余氏面露难色,过了良久,才答道:“他说,他想得到你娘那样温柔、深情的眼神,还有那样灿烂的笑容。因为当时,你娘唤那人五哥,他就以为是胞兄,哪里知道,因你娘与那人自幼相识,青梅竹马,这五哥乃是从小跟着那人家里妹妹们喊的,久而久之便习惯了。”</p>
“你娘未出阁前,是洛阳出名的美人,擅猜谜接对子,灵动活泼,喜欢她的洛阳公子、少年不知泛几。若不是她喜欢极了那人,不会与他订亲,原本满心欢喜地要嫁给喜欢的人。却被家里人远嫁他乡,嫁给一个素未谋面之人。</p>
你祖母后来知晓,对你娘颇为愧疚,觉得她的一个决定拆散了一对良缘。所以多有迁就、庇护,即便后来,你娘因那人之死,小产没了你弟弟,你祖母也护着她的。”</p>
真正让余氏接受陶氏,大概就是从那时开始的,她们婆媳是一样的命运,一样有意中人,却被家人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