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110、别想欺负我同学(第6/8页)  重生九零之为母当自强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销售。

    这是上海建成的第一幢外销商品房。短短4天时间,144套住宅便被海外人士抢购一空。

    那一年,上海的外销房批准预售量为222万平方米,次年又猛增至262万平方米。

    “外销房”这个字眼随之进入上海人的视野,成为“高端洋气上档次”的代名词。

    外销房集中的古北新区在1995年甚至被评为“90年代上海十大新景观”之一。

    荣华居委会第一任书记沈绿萍说,那时候上海流行一句话“要出国旅游,不如先到古北去看看”。

    上世纪90年代

    古北新区

    是外销房比较集中的区域

    所谓“外销房”,由国内外的房地产公司开发建设,土地以批租形式获得,主要面向华侨、外籍人士和港澳台人士。

    由于需要使用外币购买,首先从掏钱方式开始,外销房就显得相当洋气。

    至于房子本身,在户型、建筑材料、小区管理等各个方面,开发商在广告中都会强调“实行国际化标准”。

    当年外销房的广告上,总能找到这类字眼“户型设计与国际接轨”、“厨卫家具采用国际知名品牌”。

    以普陀区的玉佛城为例,90年代开盘时,卖点就是现房全装修和物业管理。

    比如,屋内设备有进口日立空调、科勒洁具、对讲机等。小区里设有24小时巡逻、录像监控等。

    普陀区的玉佛城

    毗邻

    玉佛寺

    这些配套放在今天来看,一点都不稀奇。但在二十多年前,很多人却是第一次听到。

    毕竟当时大家对房屋的概念还停留在拎马桶、亭子间,哪怕能住进煤卫独用的两室户公房,就算很不错了。

    当然,和品质相对应的是外销房的房价。

    在大家还盼着“福利分房”的年代,玉佛城1995年开盘时,售价为每平方米1300美元。到1996年,直接涨到了2000美元。

    这样的天价,对一般上班族来说,想都不敢想。

    二

    上世纪90年代,上海的外销房大部分集中在长宁、徐汇、浦东和静安。

    其中,长宁区古北的外销房名气最大。

    从最早的宝石、钻石公寓,到金

    狮、金马、金龙、金象公寓,还有罗马花园、里昂花园、雅典花苑等,形成了一大批欧式风格住宅小区。

    谁要是在那里买了套外销房,绝对是扎足台型。

    古北的一些外销房

    着力打造

    欧式风格

    周雅珺(化名)就曾经体验过这种被周围人艳羡的感觉。

    1990年,位于虹桥路水城路口的宝石公寓开始预售。

    这个小区由10幢6层的法式公寓楼组成,分对外销售和对内销售两种,基价分别为420元美金和1640元人民币。

    其中,对外销售的房型另配有进口热水器、不锈钢煤气台等设备。

    宝石公寓

    当年以”法式风情“

    为卖点

    周雅珺买下一套二房一厅,总价约为21万人民币。

    “阿拉是1992年搬进去的。这种房子是按照外国住宅标准建的,厨房间和卫生间面积比较大,房间比较小。”她说。

    “毕竟是外销房小区,档次摆在那里。后来人家都讲,侬眼光哪能噶好啦?”

    事实证明,周雅珺的眼光的确很“毒”。到了90年代中期,古北的房子在市场上炙手可热。

    以宝石公寓旁边的钻石公寓为例,房价从1989年的每平方米500多美元,到1994年涨至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