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545章 见闻(第1/2页)  抗日之晋北小卒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小兰怕哨兵们弄出什么事来,打算亲自去见见这两位干部。    她算是最早在浑源县驻扎的一批人,和萧汐亲如姐妹,不过她没有萧汐那么厉害,能以女子之身与男人共同议政,所以换了岗位搞自己老本行——唱戏。    当地人对戏曲接受度很高,而且战时文化产业衰败,百姓们生活条件达到温饱水平后,都渴望能有更多的娱乐项目。    沐阳索性以此为契机,组建文工队下乡表演才艺,向他们宣传选举的好处和必要性。并且开设浑源县第一家报社,专门负责选举宣传工作,用了一个月时间才堪堪调动了七成百姓的积极性。    剩下三成,大多都在浑河平原那,那里属于游击区,八路军的影响力辐射稍微差一些。    速度慢的原因是人手不足,浑源县百废待兴,各行各业都需要大量的人力,哪怕不是春耕期,百姓也不会呆在家里发霉而是去八路军设置的工坊和民用工厂帮工学技术。    只有在集会时,才能出现人山人海的盛状,文工队也就是在这一情况下开办演出。    “你们是来找咱家同志的吗?”    被一群姑娘包围,宗华和鹤楼年都有些尴尬,没想到房间里全是女孩子,这装扮陈设完完全全就是女子的闺房。    “是的,本想再偷偷看看,不料被发现了,那还麻烦你们通报一声,我好递上介绍信。”宗华从包裹里面拿出一个信封,交给了小兰。    小兰在萧汐旁边做过工作,知道其中门道和忌讳,没有擅自将其拆开。只是在一旁仔细查看上面的印记,判断这是哪里来的信。    宗华在一旁看得连连点头,暗道这是个懂行的姑娘。    “是军区的信?”    “对!就是阜平那里签的……咦?小兰同志,你居然知道哦?”    “我以前见过。”小兰没有过多解释,而是把信还给了宗华,转头让哨兵骑马回浑源城找沐阳。    “不坐下来听听歌剧?”    “也好!”    宗华扯着鹤楼年的衣服,把他拉到了舞台下面,随便找了个边角座位坐了下来,此时广场已经聚了有几百名老乡。    他们年龄不一,小的还没断奶,年老的则已至古稀之年。    “哎扎呀扎起来,门神门神骑红马。    贴在了门上守住家,门神门神扛大刀!    大鬼小鬼进不来,哎进呀进不来——”    可能后世人看着平淡,可老年人听得津津有味,年轻人见老年人听得入神,也在努力进入状态。    鹤楼年在下面看着,发现这竟然是一部新歌剧,一好奇就停不下来,非常专注地看了下去。    看到一半,天真活泼的少女已经长成了亭亭玉立的小大人,而坏人也带着左右侍卫护院出场,一看就要强抢民女。    “卧槽,是刀子剧!”宗华暗道不好。    剧情发展下去,主角一男一女,要多惨有多惨……可这惨剧并非天马行空而来,多半是经过真实故事改编而来的。而这肯定不是个例,被地主搞得强抢民女家破人亡的家庭那一百只手都数都数不清。    偏头一看,差点没把他魂都给吓出来。    “楼年同志,你tm给我冷静点!”    宗华把鹤楼年的手按住,没让他拔枪。    “我……吗的……”鹤楼年回过神来,才发现自己太过入神,把自己也代入到歌剧之中。    因为他曾经就是剧中的主角。    不然他也不会愤然加入共青团搞革命了。    “你傻了不成?你要掏枪把自己同志打死?看清楚点,上面是咱们的战友,不是那白匪。”宗华实在不放心,出手把他的子弹全部卸掉。    “我的错,我检讨。”    鹤楼年一点脾气也没有,确实是自己错了。    催泪、引人愤怒的歌剧一共有三起,都放在最前面。而后面的都是娱乐性的笑剧。    中间放的,则蕴含着八路军向他们宣传的中心内容。    “好!!”    “好!”    听着周边响起的呼喊,宗华也带头鼓起了掌。    “人民喜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