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小小声的把理由说了。
原来他流落街头之前,是有一个幸福的小家庭的。
他爹是个秀才。
会读书,会认字,会吟诗作画。
可就是不会赚钱。
一天还爱搞那些附庸风雅的事情,花里胡哨的,花钱如流水。
也不算多流水。
因为家里穷,全靠他娘给人家洗衣服,缝衣服赚钱钱,所以没多少钱给他爹花。
偏偏他爹还爱面子。
最怕人家说他没钱。
有一天他爹又和一群狐朋狗友去玩的时候,没钱了,找人借了钱,结果那人是高利贷。
自从他爹借了钱之后。
那群高利贷的人就天天来他们家找他们要钱。
家里的东西被搬空了。
他娘也被气病了。
他娘拖着生病的身体又是给人做工,又是照顾他们的。
就这样,没过多久,他娘就一病不起了。
他们没钱看大夫,他娘最后硬生生的病死了。
而他爹呢,在他娘没了之后,也没有负担起责任,居然丢下年幼的他,跟着一个寡妇跑了。
他爹跑了,他又没有其他亲人,房子也被高利贷的占了。
最后他只能流落街头。
因此他对他爹很是怨恨。
他觉得他爹就是读书多了,脑子读坏了。
所以他不爱读书,他更愿意学武,这样遇到被人欺负的时候,他还能有还手之力。
想起那段流落街头到处任人欺凌的日子,他绞着衣摆的手不由得捏成了拳头。
李秀才听了久久无言。
这孩子的爹确实算是个读书人中的不好的例子。
这个年代读书人不多。
有些人读了点书,认了几个字,就自喻风流才子,吃喝拉撒都要讲究排面,却不正视自己的处境。
这种人就是书没读多少,坏毛病却学了不少。
赵梨花伸手拍了拍那孩子的小肩膀:“一切都过去了,现在你在这里没人欺负你了。”
孩子很快就把脸上的悲伤之情隐去,抬起头,两只明亮漆黑的眼睛看向赵梨花,脆生生的问道:“那我现在可以专心习武了么?小姐。”
赵梨花看了看李秀才。
李秀才没说什么,他听了这个孩子的话,一时半会儿找不到劝说他的理由。
过了一会儿,他才摆摆手道:“随你,但是多读点书总是没坏处的,你想学的时候就来找我。”
“老师说的对,多读点书是没坏处的。”
赵梨花点点头,对李秀才的话表示赞同,“这样,你每天花一个时辰学习,其他时间都习武。”
“你觉得这样如何?”赵梨花问那孩子。
那孩子想了想,答应下来。
事情解决了,李秀才便挥手示意那孩子进去看书,他留在这和赵梨花说说话。
“老师现在习惯京城的生活了吗?”
“习惯了,除了买东西贵了些之外,其实也和梨花村差不多,对了,温瑜呢?我好几天没见着他了。”
“我这几天也没见着他呢,前几天他说过三皇子吩咐给他一些事,要忙几天去了。”
几句闲聊之后。
李秀才开始问起赵梨花的亲事来。
“梨花啊,如今你也大了,我听说你们丞相府的二小姐,三小姐都定亲了啊,咋没听说你的亲事呢?”
被长辈问起这些事儿,总是令人很尴尬。
赵梨花也不例外。
冷不丁的被李秀才问起,她的小脸儿微微红了红。
“我父亲说要等春闱之后再看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