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直觉让他对他的科技团队下达了指令: “这不是巧合,快,去分析出米豆这个说法的隐喻。” 科技团队受命之后,立刻就开始对这个新命题进行了运算,这将是一个伟大的突破口。 没错,就是音乐。 “如果这仅仅只是孩子的无意识行为,而非隐喻呢?”科技团队中有一名科学家提出了质疑。 当然,这种质疑的发生对一个科技团队来说是正常的,所以,他们会有办法先屏蔽掉阿莱迪,只是关起门的样子,在科技团队中讨论。 当科技发达到几乎无所不能的时候,指令就显得愈发重要。 所以,对指令的质疑已经不仅仅是质疑本身,而是要提升到更高的纬度来看待。 因为质疑,所以在执行的时候就可以极大地降低做无用功的概率。 这依然是为阿莱迪服务的范畴,出发点是忠于领袖。 也符合科技的内在逻辑,即追求高效。 “我想,这个隐喻已经清楚了。” 说这话的正是那个花白头发的东方人阿星。 此刻,他站了起来,方便让所有的同伴都看到他。 果然,这句话令所有人都停下手中的事情,变得专注起来。 虽然他的目光显得平静且专注,但阿星已经感觉到了现场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到了他的身上。 他没有急着继续说话,而是伸手点开了一个虚拟屏,从里面“拿出”一个盲盒。 对,就是一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盲盒。 阿星缓缓地将这个盲盒“打开”,一粒种子“掉”了出来,阿星伸手“接”住它,攥起了拳头。 阿星作为科技团队中顶尖之中的顶尖,他的操控模型的能力是令人信服的。 这些一系列的动作就是他的杰作,如同现场给同事们秀技了。 当然,他不是为了炫耀,而是为了说明问题。 阿星没有急着打开手掌,而是继续说:“音乐就是这次变量实验的起点,也是核心,这恰恰是同根文明和我们的文明之间所不同的东西,在他们的文明中,音乐正在蓬勃地发展,是艺术形态里头的最高级,而我们这里,音乐已经罐头化,数字化,自动化。同仁们,我们是不是该就这个角度继续多想一想呢?”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