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三一五章(第2/3页)  大魏春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流民,就能争霸天下了吧?
    开什么玩笑?
    刘邦与刘秀复生都不敢这么狂。
    除了契机,李承志最缺的就是时间。
    按他的设想,想要在河西藏兵蓄甲,以保证天下大乱时有分一杯羹的实力,最短也要八到十年的时间。
    问题是,元恪能不能活过一半都还是个未知数。更关键的是,除了两个女儿,元恪的儿子连个影都不见!
    元恪真要无嗣而终,这大魏就地就能乱成一锅,哪还有让自己偷偷发育的时间?
    真是见了鬼了?
    李承志心乱如麻。
    必须得另做打算了
    初二休朝!
    刘芳与崔光都兼着侍中,还兼着尚书监和尚书令,因此便是休朝之日两人也照例会先入大朝城,到门下省和尚书省转悠一圈。
    只有这两处不忙,他们二人才会去国子监与太常。那里要是也不忙,二人就会去太史监。
    一切如旧,皇帝并无指派他二人的旨意,也无特别的差事交待。两老头就一起回了太常。
    结果刚入太史监,就看到一群人正围在一起看着稀奇,甚至还有赵胜c公孙崇这种两耳不闻窗外事的老学究。
    看到二人,众官及吏员慌乱见了礼,又一哄而散。公孙崇领着李承志,手里还拿着圣旨,乐呵呵的给两老头看着:
    “陛下果然慧眼如炬如李候郎这等俊彦,就该时时觐见,予陛下献计进言”
    时时觐见,献计进言?
    刘芳与崔光瞅了一眼圣指,皆是一脸狐疑:皇帝竟给李承志加了官?
    看似只是把昨天刚给李承志免掉的那半品又给加了回来,李承志依然还是个正七品的官。
    怪就怪在“奉朝请”这三个字上。
    严格来说,这三字都算不得官名,一般都是给闲散官员的荣誉和待遇,也代表一种资格,类似于后世“顾问”的头衔。以便皇帝随时召问,也让加此衔的官员更方便进入朝城或皇宫。
    但这资格放在李承志头上,就有些耐人寻味了。
    何谓奉朝请?
    古称春季朝见为“朝”,秋季朝见为“请”。奉朝请者,即有了参加朝会的资格。
    可笑的是,他正职才是从七品,离有资格上朝的正五品朝官整整差着五级
    便是因为献了售冰之计,皇帝要给李承志升官,也应该等掌冰司成立,冰沙大卖之后才对?
    崔光满面狐疑:“让李承志上朝,陛下这是何意?”
    刘芳看了看崔光,又看了看李承志,却不言语。
    你该问李承志,昨日陛下召他觐见时,他又做了什么?
    刘芳微一思量,招了招手:“随我来!”
    李承志也很好奇。
    昨天将皇帝气的脸都绿了,本以为怎么也要吃些挂落,没想竟升了官?
    不管怎么说,能升总比降的好,更何况这官的意义极大,所以李承志还是挺开心的。
    昨夜见过高湛后,他就已知道这件事的性质没有他预料的那么严重,所以刘芳与崔光问起时,他也没有隐瞒。
    “皇帝让你练丹,你竟称要先拿猪狗活物试药,等毒不死人的时候再献给他?”
    崔光眼角直抽搐,像看妖怪一样的看着李承志,仿佛在说:你是如何活着走出皇宫的?
    “若是不会,拒了就是了。天师道被奉为国教,本就有丹科,陛下又岂能不知丹汞有毒?”
    刘芳也是既无奈,又好奇,“你一言就断了陛下的念想,陛下怕是气坏了。难得的是,不但未罚你,还赐你为奉朝请?”
    说的轻巧?
    不将话说透,如何让皇帝彻底死了心?
    我巴不得他再多活个两三年
    李承志心里骂着,嘴上却很是顺从:“下官事后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